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ARIMA模型及Markov模型预测合肥市疟疾发病率的可行性,预测疟疾发病趋势,为全市的疟疾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对合肥市1991-2010年疟疾逐月发病率建立ARIMA模型,利用2011年疟疾月发病率对模型参数进行校正,从而预测2012年疟疾月发病率;用Excel软件对合肥市1990-2011年疟疾发病率建立Markov模型,预测合肥市2012-2013年的疟疾发病率。结果模型ARIMA(1,1,1)(1,1,0)12是合肥市疟疾拟合的较优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吻合,且实际值均在预测值95%可信区间范围内,其外推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57%;利用建成的Markov模型预测合肥市2012-2013年疟疾发病率均在1/10万-3.5/10万之间,而2012年实际发病率为0/10万,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结论用时间序列模型对疟疾发病情况的拟合结果满意,预测效果良好,可用于预测未来疟疾的变动趋势,为疟疾预防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而本研究中模拟的Markov模型不适合预测合肥市疟疾的发病情况。目的了解2005-2009年安徽省合肥市疟疾的流行特点,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借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疟疾发病统计数据,对合肥市2005-2009年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借助合肥市统计信息公众网收集气象资料进行多元相关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合肥市本地发病与各种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合肥市2005-2009年共报告疟疾414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57/10万,发病高峰为2007年,发病率为2.05/10万;发病季节性特点显著,时间主要集中在7-10月份,占66.91%;414例报告病例中男性293人,女性121人,男女年均发病率分别为2.39/10万人和1.08/10万人,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504,P=0.001);发病以21-40岁人群病例数最多,占总病例数的37.68%;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23.9%);月均气温与疟疾发病数呈强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34(P=0.000),相对湿度与疟疾月均发病数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84(P=0.002),2个月之前的降雨量与疟疾发病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559(P=0.000)。结论合肥市疟疾的发生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和性别差异。在流行季节应大力开展疟疾防治知识宣传,减少感染机会,控制疟疾的发生和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