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市坐落在长江与嘉陵江的交汇处,四面环山,江水回绕,既以江城著称,又以山城扬名,是一座立体的城市。同时,重庆又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千百年的历史文化使重庆积攒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而在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方面,纪念性空间显示出了超强的能力。它的历史记载了重庆文明和文化的历史,纪念性空间的价值也就由此得到体现。本文以分析、归纳、调查、总结为手法。通过调查分析,从纪念对象、功能类型、纪念形成过程和纪念性客体功能发挥的作用四个方面总结出传统纪念性空间的分类方式,在此分类的基础上,抽离出纪念对象这种分类方式,从选址、布局形式、材料、色彩、植被等几个方面阐述纪念性空间的设计要求。从纪念人物和纪念事件两个方面分类调查重庆主要的纪念性空间的植物配置,调查主要内容包括纪念性空间历史渊源及背景,传承的文化和纪念主题;纪念空间植物选择种类,植物空间类型和静态视觉规律指数(D/H、W/H);纪念性空间是否依据重庆特殊的地形、气候进行植物造景设计;场所精神表达主要途径,是否利用植物景观来表达;怎样运用植物造景来表达主题;是否有植物造景的主题景点,表达内容是什么;反应的文化和场所精神是什么;纪念性空间主要景点和主要造景植物是什么,是否反应主题精神。通过对植物种类的调查发现,重庆各个空间植物选择上都尊重植物本身的生态习性。黄葛树、香樟等乡土树种使用频率很高,笔者还发现纪念空间植物景观中植物的象征意义运用很普遍,笔者总结了部分植物的象征意义。不同的植物配置形式表达的纪念情感是不同的,点状的植物配置形式运用对比手法强调纪念主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线性植物配置形式主要是强调纪念空间的轴线关系,突出纪念主体;面状植物配置多是保留原有的植被类型和配置,保护和维持生态平衡。尺度大的纪念空间一般拥有多个植物空间,而尺度相对较小的纪念空间,如:故居,大多是独立的植物空间。有多个植物空间类型的纪念空间分析其植物空间的组合关系,这样的空间大都是拥有明显的轴线,运用垂直植物空间加强整体轴线;运用半开敞植物空间强调纪念主体雕塑;运用覆盖植物空间形成私密的缅怀空间;运用封闭植物空间形成整个纪念空间的绿色背景;多个植物空间相互组合公共展现表达同一个纪念主体,这样的纪念空间纪念氛围更加浓厚,植物配置模式更加丰富,表达纪念情感和场所精神更加明确。单个植物空间没有组合关系,运用独立的植物空间强调纪念主体,覆盖植物空间和半开敞植物空间在重庆纪念性空间中运用最为广泛。覆盖植物空间多在故居中运用,通过高大乔木的覆盖形成私密、安静的私人空间;半开敞植物空间多是运用在以一个主体雕塑为主景的纪念空间中,半开敞植物空间作为主体雕塑的植物背景,运用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的虚实对比来强调纪念主体。笔者总结了重庆纪念空间中常用的植物配置模式,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许多纪念空间对于不用的地形有着不同的植物配置模式,结合重庆地理特征从山顶、山坡和平地三个山位来总结特殊的植物配置模式。位于山地纪念空间主要包括盘山路(“之”字形路)和山顶纪念空间植物配置的模式,山顶纪念空间又从山顶纪念广场和观景平台两种形式归纳了植物配置模式。山顶纪念广场的植物配置以场地围合为主,多运用常绿植物搭配作为纪念主体的背景,观花、观叶的灌木为前景。营造空间层次明确的植物景观。位于山坡的纪念空间主要是结合凹坡和凸坡,通过地形整理设计台地式的纪念空间,植物配置以延续和强调景观轴线为主。此类纪念空间中地形会形成大量的景观堡砍,本文从垂吊植物覆盖处理法、攀缘植物覆盖处理法、植物遮挡法和纪念墙处理法四个方面总结了堡砍植物的处理方法。地势相对平坦的纪念空间多以故居、纪念广场和建筑外环境为主,本文也是从这几个方面对平地型纪念空间分类总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