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内蒙古大青山乡土灌木虎榛子为对象,通过接种五个不同外生菌根真菌(六个菌株),探讨其菌根特性及其抗旱机理,筛选在大青山极度退化生态系统中残存护土灌木-虎榛子的优良外生菌根真菌。 研究选用了从大青山虎榛子小根上分离的土生空团菌 (Cenococcum geophilum Fr.) (以下简称 C.g )、从大青山不同地段的落叶松及白桦林下采集的厚环粘盖牛肝菌[Suillus grevillei (Kl. )Sing]的两个菌株 ( 劈柴沟厚环粘盖牛肝菌,蛮汗山厚环粘盖牛肝菌 ) (以下分别简称 P-S.g 和 M-S.g )、大青山油松林下采集的点柄粘盖牛肝菌 [Suillus granulatus (l.:Fr. ) O.Kuntce] (以下简称 S.g );以及国外引进的两个广布性菌种 - 彩色豆马勃 [Pisolithus tinctorius (Pers.)Couch] (以下简称 P.t270 )和卷边桩菇[ Paxillus involutus (Batsch)Fr.] (以下简称 P. i ),对虎榛子进行了菌根合成研究。通过对接种 4 个月的幼苗进行菌根形态观察,以及菌根感染率、生物量的测定。结果表明,接种这些外生菌根真菌后虎榛子小根上均能形成菌根 , 菌根感染率最低可达 40.80% ,对照无菌根感染现象。从形成的菌根形态看,卷边桩菇(P. i) 、点柄粘盖牛肝菌(S.g)与虎榛子形成的菌根多为淡黄至棕黄色,爪状或棒状;彩色豆马勃 (P.t270) 多形成棕色至暗棕色,棒状、羽状菌根;厚环粘盖牛肝菌[Suil- lu s grevillei (Kl. )Sing] 的两个菌株多形成浅黄色半透明,棒状、二叉状的菌根;而土生空团菌 (C. g) 只形成黑色似灯泡状的菌根。通过对菌根石蜡切片观察,接种处理在皮层细胞间均能形成典型的哈蒂氏网结构,并且不同菌种哈蒂氏网结构有一定的差异。未接种的苗木无哈蒂氏网形成。并且这些菌种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虎榛子苗木的生长,其中卷边桩菇 (P.i) 菌根苗生物量为对照的 2.1 倍,根冠比为对照73.27% 。 本文还对 4 个月的不同处理菌根化苗木进行了干旱胁迫研究,通过测定菌根化苗叶片的肉质化程度、叶片水分含量、叶片水势 , 结果表明:各接种处理均能够提高叶片的肉质化程度,最高的 P.t270 较对照提高了 9.69% ,减少比叶面积13.66% ;所有菌种都能提高自由水和束缚水的含量,其中 P-S. g 使束缚水与自由水比值提高了 35.14% ;增强了保水力,降低水分饱和亏缺值,C. g较对照降低了46.46% ;推迟了萎蔫时间 44h ;菌根苗增强了植物的水势,其中 C. g 和 P.t270 较对照苗木提高了 200% ;提高了叶绿素含量, P.t270 提高了 17.62% ;有效光合作用增强,正常管理下P.i菌根苗较对照苗增加了 2 倍,胁迫条件下P.i菌根苗为对照的3.56倍,促进了植物的生长。试验还进一步探讨了干旱胁迫下外生菌根苗的生化反应机制。菌根化处理提高了干旱胁迫下的植物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其中 P.t270 提高了 19.41% ;SOD酶能够有效地清除超氧自由基,降低过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