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构建研究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ily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来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使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在人口老龄化问题中,失能老人的长期护理问题表现尤为突出。从国外已开展的实践经验来看,构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解决失能老人护理问题的有效手段。我国也在积极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2016年,人社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在全国15个试点城市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正式拉开了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实践的帷幕。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提出要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凸显了长期护理保险在多层次保障体系构建中的重要性。从试点情况来看,长期护理保险的推广路径一般是由城市到农村。武汉市作为中部大型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和长期护理服务供给现状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上位置,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构建环境与基础具有一定典型性。在此背景下,本文聚焦于武汉市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构建,基于武汉的现实情况和试点城市的经验启示,研究武汉市构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思路与对策,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文章内容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梳理总结了国内外长期护理保险方面的文献,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基于Gilbert社会福利政策理论,确定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五维分析框架,即分配基础、分配内容、服务输送、资金筹集和待遇支付。第二部分分析了武汉市构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现实背景。在失能老人规模逐渐扩大,传统护理供给不足、社会性住院现象普遍背景下,构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武汉市应对和解决失能老人护理问题的必然选择;武汉市具备良好的政策经济环境、护理硬件基础以及居民具备相应的保费承受能力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构建提供了可行性。第三部分基于五维分析框架,深入比较了15个试点城市的制度设计,得出可供武汉市借鉴的经验启示。第四部分结合武汉市的实际情况,从制度设计的主体内容和制度设计配套措施两个方面对武汉市构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出了政策建议。制度设计主体内容上:参保对象逐渐覆盖城乡居民,保障范围渐进扩展中度、轻度失能,保险支付以服务为主,服务输送明晰权责,资金筹集多方并举,待遇支付设置比例与限额;制度设计配套措施上:要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培养专业护理人才,完善服务供给配套体系,制定科学失能评定标准,建立风险管理防控机制。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推进,宁夏高校档案室与校内各部门信息化建设的矛盾日益突出,应建立数字档案室,尽快补齐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这一短板。
心理契约对员工行为产生着重要影响。本文在分析心理契约违背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企业如何有效地进行心理契约管理。
我国企业的薪酬与绩效问题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使用企业价值(EV)和市场附加值(MVA)来评估我国上市公司的企业财富创造情况,进一步检验管理层薪酬与公司业绩的关系。研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污水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协调“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和推进“四个全面”的重要内容。中
无人机的价值在于能够形成空中平台,结合其他设备进行扩展应用,完成空中作业。随着无人机研发技术日渐成熟,人口红利逐渐减少,加之制造成本大幅降低,无人机在各个领域也开始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的生活质量产生了极大的改变,“小康生活”已经不再是美好的期望,而是成为了我们的现实生活,人们不再止步于追求温饱,工作娱乐.现代的人们都面临着很多来自生活和
摘 要:教育的实施效果直接影响国家的发展,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与国家重视教育的程度密不可分。高职院校的发展速度随着教育的改进而逐渐提升,高职院校越来越得到广大考生的认可,招生率与就业率成正比并稳步上升。然而,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还存在一些不足,职业学校的特色使学生不仅得到理论方面的学习,更得到专业知识方面的实践和探索。因此,教育需要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创新与改革。
摘要: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这也带动了旅游行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已经不仅仅局限在物质层面上,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精神层面。所以在高职院校中,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培养,可以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专业人才,从而进一步带动我国旅游行业的创新发展。在教学中,高职院校应建立实践性教学体系,这一教学体系的构建对学生综合素质及专业技能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希望本文的论述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