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和非银行金融业的迅速发展,金融市场对商业银行的资金需求相对减少,商业银行已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竞争空前激烈,发展和创新商业银行营销管理成为世界银行业管理的发展趋势。同时,我国银行业为了理顺微观金融机构运行机制,为了应对入世后外资银行的竞争冲击,必须深入研究商业银行营销管理理论及应用。 根据科特勒的观点,商业银行营销管理是指商业银行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商业银行预定的经营目标,通过全面调研、分析、决策、执行和控制,从而建立和保持与目标市场之间的有益交换机会和联系,以及所进行的创造需求、影响需求、管理需求的全部管理过程和管理系统。营销管理是以市场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的新型经营理念,是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的辐射银行所有资源管理的管理体系。它在商业银行战略计划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并在市场经济流程结构中充当协调中介,地位不容忽视。 然而,由于我国银行业引入营销管理的时间很短,与发达国家水平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国内许多商业银行的领导和员工对营销管理的认识存在片面性甚至是误区,商业银行营销效率偏低,营销职能分割严重,营销管理还受到政策、市场基础设施、体制、人员素质及不良资产等因素制约,其本质仍是传统的以交易为中心的销售管理模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随着外部市场环境的逐渐改善,对银行管制的松动,银行商业意识的觉醒以及中间业务、个人零售业务的兴起,我国商业银行进行营销管理具备了一定的条件。 为了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营销管理水平,从宏观角度看,政府应加大对商业银行市场化运作的支持力度,应加强法制建设和其他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并建立和完善统一的社会信用体系。从微观角度看,商业银行在战略层次上应实行更高级的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战略,实施注重经营效率提高和体制改革深化的合理化战略,实行科技和人才战略;在营销策略和技术层次上,应实行产品有形化和多样化、业务流程科技化和效率化、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和加强风险管理等。 本文的创新主要有三点。一是查阅大量文献对国内外营销管理理论进行了内容提要较完善的归纳和综合,这在国内尚不多见;二是详细总结了世界银行业营销管理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三是创造性地运用市场集中度模型对我国营销管理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