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菌酿造复合果酒的工艺优化及其主要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bo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合果酒通常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水果按一定的比例混合,经过液态发酵酿造出的一种新型果酒。在我国市售果酒中以葡萄酒占主导位置,其他果酒规模较小,作为水果产业大国,更需要结合水果自身特点,实现果酒种类的创新性和标准化。本研究旨在以巨峰葡萄、菠萝、红肉火龙果和麦芽汁四种原材料按比例复合,通过果酒酵母和Wickerhamomyces anomalus酵母混菌发酵,以我国市售红酒风味指标为标准,优化复合果酒发酵工艺参数,并定性定量地分析其发酵过程主要成分变化规律,其主要结果如下:(1)红肉火龙果汁和菠萝分别对复合果酒有增色和增香的作用,麦芽汁少量添加可以增益复合果酒口感。葡萄汁、麦芽汁、红肉火龙果汁和菠萝汁的复合比例为7:7:4:2时,发酵后的复合果酒酒精度达10.5%vol,以复合果酒中乙酸乙酯含量为主要指标确定果酒酵母和W.anomalus酵母的接种比例为20:1。混菌发酵后复合果酒的酒精度为10.5%vol,相比果酒酵母纯菌发酵提高了23.5%,乙酸乙酯含量为50.55 mg/L,相比纯菌发酵分别提高32.1%,总有机酸略微降低至4.94 g/L,使酿造果酒的口味更优良,且其主要风味指标基本符合我国果酒指标标准。(2)以酒精度、总酸等理化指标、主要挥发性化合物及有机酸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得到:发酵初始pH对复合果酒的感官评价影响最显著(P<0.05),确定复合果酒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22℃,初始糖度220 g/L及初始pH为3.9,发酵7天后得到的复合果酒相比初始的果酒酒精度提高至12.5%vol,挥发性化合物中总高级醇降低至229.31 mg/L,乙酸乙酯含量提高至72.28 mg/L,有机酸中乳酸含量增至2.14 g/L,柠檬酸含量降至0.56 g/L,基本符合我国市售红酒风味指标标准。(3)复合果酒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生长呈较好的“S”型曲线,酒精度先增加最后稳定不变,残糖量随菌体的增长而降低。同时,酵母代谢产物中异戊醇含量一直下降,异丁醇含量先增加后降低,β-苯乙醇含量稳定增加;同时,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的含量一直增加。有机酸中乳酸含量一直增加,酒石酸、总酸和柠檬酸、苹果酸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采用经典Logistic方程用origin9.0软件定量分析得到其菌体生长、酒精生成及底物消耗动力学方程,拟合度分别为0.992、0.988和0.998,说明该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复合果酒发酵过程中动态变化,为复合果酒酿造提供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对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内涵、影响因素、研究意义以及国外高等教育结构的研究等几个方面做了详细全面的总结,并结合笔者自己的认识,旨在进一步研究我国高等教育结构,
目前,腐败和反腐败已经成为全世界最为关注的焦点,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无论是市场经济国家还是正在经济转型期的国家,腐败无所不在,中国也不例外。腐败已成为引起我国社会不
在英语中定语从句的使用范围广、频率高,但多数情况下也是因为定语从句的使用,以使英语的句子变长,因此正确的使用定语从句以及准确的理解和翻译好定语从句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牛黏膜病又称牛病毒性腹泻,由于病毒引起的感染,各年龄段的牛都易感染,尤其以幼龄牛感染性最高。牛黏膜病作为一种病毒引起的感染性传播疾病,主要是牛腹泻性病毒引起牛黏膜发
目前,中期预算改革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世界上已有三分之二国家实施了中期预算模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应看到,中期预算改革仍处于不断探索和完善中,有些国
电视直播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平台的设计,是随着芯片技术的开发应用,将ARM、DSP、FPGA等密集型的处理器,应用在电视直播领域的信号处理作业当中,以高效和实时的数据处理的能力,
<正>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指出,各级党委要切实担负起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纪委要承担监督责任。坚决落实好&#39;两个责任&#39;,对于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推动落
本文以跨国经营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将我国IT外包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方式的影响因素归结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并构建了相应的理论框架。选取我国11家IT外包企业为研究样
通过深入分析我国物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依据爱因斯坦的科学思维过程理论,提出了原始物理问题教学的观点。基于此,界定了原始物理问题和物理习题,阐释了原始物理问题培养学生
信息化条件下,城市作战仍然是主要的作战形式之一,是赢得战争的关键。本文重点从四个方面对信息化条件下城市进攻作战战法运用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