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球物理重磁(位场)勘探技术是矿产资源勘查中较为常用的手段;鉴于位场中所混叠的地质相关异常信息的解译、分析过程具有多解性,寻求较为准确、稳健的位场异常信息处理与分析技术,是目前地球物理领域研究的一项趋势,亦是本次研究的目的。本次研究以铜陵矿集区作为研究试验区,基于该区域的重磁位场数据,进行了“地质相关异常信息处理与分析技术”的研究工作;以前人对于其区域地质相关研究的认识为验证,本次研究旨在突出(地质相关)位场异常信息处理与分析技术在重磁位场勘探、乃至矿产资源勘探中的作用与潜力。具体地,本次研究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的成果。(1)以球体为几何组成要素,设定不同参数(比如:埋深、半径等),建立了理论位场模型,并且通过正演得到了相应的理论位场异常、理论位场局部异常、理论位场区域异常。此外,以0.1%、0.5%、1%、3%四种不同占比的高斯随机噪声对该理论位场异常进行了加噪处理。(2)基于对加噪后的理论位场异常进行位场去噪的可行性、有效性验证,利用SVD技术,通过确定奇异值矩阵重构时的有效阶次k=7(k=12),实现了对研究试验区内1:5万布格重力原始数据(1:5万化极航磁原始数据)的去噪过程。(3)基于对理论位场异常进行位场“二分”的可行性、有效性验证,利用解析向上延拓技术,通过绘制相邻延拓高度所得区域异常的相关系数、及其与延拓高度序列之间的关系曲线,确定了最佳延拓高度为5000m(4000m),从而得到解析向上延拓后的重(磁)力区域异常、重(磁)力剩余异常,实现了对上述去噪后的布格重力异常(化极航磁异常)的“二分”过程。(4)基于对理论位场异常进行位场弱异常提取的可行性、有效性验证,利用BEMD技术,通过设定IMF、Res相应判定准则中的阈值0.7、0.1(0.3、0.1),得到了分解后的多尺度重(磁)力弱异常分量IMFG1(IMFM1)、IMFG2(IMFM2)、以及重(磁)力剩余异常分量Res G(ResM),实现了对上述解析向上延拓后所得的重(磁)力剩余异常中的弱异常提取过程。同时,结合前人对于该区域地质相关研究的认识,对上述各个弱异常分量、剩余异常分量进行了地质相关异常信息的解译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