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慢性心衰(CHF)患者胰岛素抵抗及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探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ARA)对CHF患者胰岛素抵抗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并且观察ARA对CHF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将符合标准的入选人群分为:对照组(38例)、CHF并非高胰岛素组(52例)、CHF并高胰岛素组(48例),共3组,入选年龄均≥60岁。进行以上3组人群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等因素的可比性研究。入选人群均进行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水平(FIS)、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肿瘤坏死因子-a(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β)等的测定,同时行心脏彩超检查收集左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将三组以上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CHF患者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将100例CHF患者按基础病因分组分为冠心病组、高心病组、退行性心瓣膜病组、扩张性心肌病组等,再进行各组以上各指标的对比分析,观察以上指标在不同基础病因组是否存在差异。然后将100例CHF患者(包括高胰岛素组和非高胰岛素组)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为常规治疗组,给β受体阻滞剂、ACE-I或ARB、利尿剂、硝酸酯类药物及洋地黄等常规药物治疗;另一组设为ARA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ARA治疗(螺内酯片20mg,qd)。治疗六个月后再进行以上指标检测,观察ARA对CHF患者胰岛素抵抗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并且观察ARA对CHF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1.①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②CHF患者按不同基础病因重新分组后,各组间FIS,IAI,TNF-α,IL-1β,IL-6等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CHF并非高胰岛素组及CHF并高胰岛素FIS,TNF-α,IL-1β,IL-6等指标均明显升高,IAI值降低(P<0.05)。3.与CHF并非高胰岛素组比较,CHF并高胰岛素组FIS,TNF-α水平升高,IAI值降低(P<0.05)。4.与NYHAⅢ级组比较,NYHAⅣ级组FlS、TNF-α、IL-1β、IL-6等指标升高,IAI值降低(p<0.05)。5.与治疗前比较(组内比较),完成6个月的治疗后,常规治疗组和螺内酯组的各项指标(FIS,TNF-α,IL-1β,IL-6)均明显下降,LVEF、IAI值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与常规治疗组相比,ARA组治疗前后FIS,TNF-α,IL-1β,IL-6降低的程度,IAI、LVEF增加的幅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临床疗效:ARA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64.58%)优于常规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5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CHF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且在出现高胰岛素血症之前就可能已经存在胰岛素抵抗现象。2.胰岛素抵抗、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可能与CHF的基础病因无关,是CHF患者普遍存在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3.胰岛素抵抗、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可能与心功能分级有关,心功能越差,胰岛素抵抗越明显,细胞因子水平越高。4.随着心功能的改善,胰岛素抵抗也得到改善,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也减少。5.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ARA治疗CHF,能够进一步改善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可能是ARA治疗CHF的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