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防腐蚀衬膜的设计、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tough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FRP)因具有强度高、耐腐蚀和疲劳性能好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混凝土结构的加固和防腐蚀工程。基于FRP材料,从预制构件和有效粘结出发,本文提出了混凝土结构表面衬膜技术,通过在FRP基体材料上集成功能桥接材料制备得到糙化FRP衬膜(roughing FRP sheet,RFS)。与传统的表面涂层和FRP应用技术相比,无需表面处理和胶黏剂即可实现FRP材料与混凝土结构有效地粘结,发挥防腐蚀作用。本文对RFS的粘结性能和耐久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RFS的施工装配及修补技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RFS的构造深度和粘结强度随桥接材料粒径的增加而增大,以粒径为3.15~4.75mm的900级轻集料制备的RFS粘结性能最佳,与混凝土表层平均粘结强度达到2.17MPa。RFS与混凝土表层主要由机械啮合和界面结构效应协同粘结,采用多孔结构的桥接材料既减轻了自重,达到轻质化的目的,同时可以与水泥石及FRP互穿啮合。当桥接材料和混凝土强度等级一定时,RFS与混凝土表层粘结强度与桥接材料粒径、集成密度、容积率等参数有关,平均粘结失效力可表述为F=K1hsp+K2D50+K3。采用硅烷偶联剂(Silane coupling agent,SCA)作为界面剂来增强RFS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质量。结果表明,SCA可调控轻集料吸水率,适宜浓度的SCA可优化界面区组成和结构,提高粘结强度、机械强度及界面区显微硬度。本文中,当SCA溶液浓度为0.05%时,体系性能提升最为明显。本文评价了RFS-混凝土体系在氯离子侵蚀、温度冲击、海水干湿循环、紫外老化及荷载冲击等环境作用下的耐久性能。结果表明,RFS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优异;在90次温度冲击、海水干湿循环后,RFS外观无明显变化,粘结强度降低了79.3%和54.8%;经过2000h的紫外光照老化后,RFS外观颜色逐渐加深变黄,粘结强度降低了59.6%;SCA改善不同环境作用对RFS-混凝土体系耐久性影响的效果表现差异,对温度冲击作用基本无改善效果,对海水干湿循环作用改善较为明显。采用浓度为0.05%的SCA溶液处理试样,经过90次温度冲击和海水干湿循环作用后粘结强度分别降低了80.4%和34.0%;对于采取丙烯酸树脂涂层的试样,经2000h的紫外光照老化后粘结强度仅降低了28.5%,表明表面涂层可显著提高RFS-混凝土体系的抗紫外光耐久性能。荷载冲击结果表明只有当内部混凝土被冲击溃散破裂时,才会出现RFS与混凝土剥离的情况,而局部破损时,RFS并不会从混凝土表面剥落。通过实验室条件下的模拟试验,本文提出的施工总体技术思路是将RFS固定在混凝土模板内侧,通过浇铸使其与混凝土粘结成为一个整体,当外模板拆卸后,即完成RFS的装配施工。当RFS破损后,可采取涂刷树脂浆液的方式进行有效的修补。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房屋施工中渗漏的问题,为了能够保证人们生活在一个更加舒适的环境中,房屋建筑施工中要确保房屋不会发生渗漏现象是十分重要的.房屋建筑施
具有共轭π键经化学或电化学掺杂成为导体的导电聚合物,具有金属和半导体特性及高分子材料结构多样性、重量轻、易于加工和具有柔韧性等优点,其潜在的独特性能和应用领域近年来
地铁盾构机下穿高铁高架桥桩基础前必须做好施工技术方案及安全预案,确保穿越安全.当盾构机穿越高架桥时为了避免对高铁桩基的扰动,影响高铁运营,首先要进行盾构区间和桥梁基
针对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水土环境中多氯代有机化合物污染控制这一具有国际意义的难题,本研究在分析方法确定、污染调查分析结合室内模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探讨水土环境中多氯代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线上服务、线下体验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被提出.供给侧改革给新零售
教师运用肢体语言进行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带动学生的学习节奏,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文章着重论述了肢体语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
结合天津陆家嘴广场特大型深基坑工程,针对施工体量大、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工期紧张、周边环境保护要求高等难题,采用超大直径的多圆环支撑方案,利用先进装备完成地下连续墙
提高产氢效能是发酵法生物制氢技术工业化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利用自凝集产氢细菌可以避免菌种流失,保证生物量,有利于提高系统产氢效能。因此研究自凝集产氢细菌的凝集机理
地下水的不合理开采,必然打破地下水系统的水量均衡、水盐均衡和岩土力学平衡。地下水系统将会通过水位、水量、水质和含水介质发生一系列响应变化与外部环境之间实现新的平衡。由此引发的很多环境地质变化对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而言是灾害性的,地面沉降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和普遍的问题。本课题以天津市塘沽区为研究区域,根据历史观测数据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地面沉降预测BP神经网络模型,应用模型对地下水开采可能引起地面沉降
目前矿渣微粉在水泥基材料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其等量替代水泥的掺量一般在30wt%以内。提高矿渣微粉在水泥基材料中的掺量,了解高掺量矿渣微粉水泥基材料的基本性能,尤其是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