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1993年“宝延风波”之后,我国上市公司收购与反收购案件不断出现,但由于我国在上市公司反收购领域理论研究的不足和立法的滞后,导致我国上市公司反收购活动缺乏必要的法律规制,严重影响和制约了证券市场正常的运行和发展。本文采用语义分析法、逻辑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价值分析法等多种法学研究方法并结合一些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以上市公司收购为逻辑起点,对上市公司反收购的基本概念、价值取向、反收购过程中的多元化利益冲突及其解决、上市公司反收购监管和规制的基础理论、反收购措施的适用性以及对其的监管和规制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相关法律制度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以期对我们正在修改的《证券法》和《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做出微薄贡献。本文一共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上市公司反收购问题的逻辑起点、上市公司反收购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上市公司反收购的法律界定等基本问题;第二部分主要对上市公司反收购的价值取向、反收购过程中的多元化利益冲突及其解决等一般理论进行探讨;第三部分在上市公司反收购法律监管和规制的理论基础中的三个代表性理论(市场失灵理论、不完备法律理论和企业的社会责任理论)论述的基础上,对国际上通行的上市公司反收购措施进行了适用性分析,并对反收购措施的监管和规制方式做出相应的论述;本文最后在对上市公司反收购的基本理论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反收购法律制度基本价值取向、监管模式和决策模式的选择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