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沃伦·巴菲特认为,投资是以较低价格购买高质量股票。那么,什么是高质量股票呢?本文参考Asness(2013)[24]中质量因子的构造方法,即结合盈利性因子、增长性因子、安全性因子和股利分红因子形成质量因子,在2006到2018年的中国A股市场上对质量因子及其投资策略进行探究。
首先,本文探究质量因子在A股市场上的选股能力,将每个时期的股票池根据质量因子得分分成5组,通过12年的季度换仓操作,发现组合的累计收益随质量得分的增加而依次增加,表明质量因子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选股能力。继而,本文探究质量因子优秀的选股能力是否可持续,采用三种方式对因子的持续性进行研究。一种是构造马尔科夫转移概率矩阵分析T时期的股票质量组别在T+1、T+2年的迁移概率;另一种是根据因子得分将股票池自低到高分成5组后,研究若干年后因子值是否仍具备原始的组间差距;另外也根据质量因子得分选排名前40的股票构成股票组合,研究月度换仓的组合替换率,结果均表明质量因子具有较好的持续性。继而,本文基于质量因子良好的性质开发了质量因子投资策略,在充分考虑了策略稳定性的情况下,通过本金9百万逾期12年的投资,获得14.18%的年化收益率,超过沪深300指数9.14%的年化收益率。为了进一步验证质量因子选股策略的稳健性,本文改变了财务报表披露时间的处理方式,将滞后期延长至半年,同时也将投资组合持有期扩展为1个月到6个月。测试表明:即使改变了上述条件,质量因子组合的组间差距也基本存在,且质量因子投资组合在持仓3、4个月的时候有较高的区分度及选股能力。最后,本文对质量因子投资组合的超额收益来源进行分析,发现市值效应和账面市值比效应在中国A股市场上是存在的,但是由于质量因子投资组合的回归仍可获得正的阿尔法,因此认为质量因子解释了部分CAPM模型和三因子模型不能解释的投资组合收益。
首先,本文探究质量因子在A股市场上的选股能力,将每个时期的股票池根据质量因子得分分成5组,通过12年的季度换仓操作,发现组合的累计收益随质量得分的增加而依次增加,表明质量因子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选股能力。继而,本文探究质量因子优秀的选股能力是否可持续,采用三种方式对因子的持续性进行研究。一种是构造马尔科夫转移概率矩阵分析T时期的股票质量组别在T+1、T+2年的迁移概率;另一种是根据因子得分将股票池自低到高分成5组后,研究若干年后因子值是否仍具备原始的组间差距;另外也根据质量因子得分选排名前40的股票构成股票组合,研究月度换仓的组合替换率,结果均表明质量因子具有较好的持续性。继而,本文基于质量因子良好的性质开发了质量因子投资策略,在充分考虑了策略稳定性的情况下,通过本金9百万逾期12年的投资,获得14.18%的年化收益率,超过沪深300指数9.14%的年化收益率。为了进一步验证质量因子选股策略的稳健性,本文改变了财务报表披露时间的处理方式,将滞后期延长至半年,同时也将投资组合持有期扩展为1个月到6个月。测试表明:即使改变了上述条件,质量因子组合的组间差距也基本存在,且质量因子投资组合在持仓3、4个月的时候有较高的区分度及选股能力。最后,本文对质量因子投资组合的超额收益来源进行分析,发现市值效应和账面市值比效应在中国A股市场上是存在的,但是由于质量因子投资组合的回归仍可获得正的阿尔法,因此认为质量因子解释了部分CAPM模型和三因子模型不能解释的投资组合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