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校园的设计,从过去单调连栋教室的排列,发展至目前已有整体的规划、造型新颖的校舍。但在校园规划的相关研究中,大都只注意儿童上课学习的需要,对他们行为发展的需求、游戏活动的需要,并没有深入的研究建立配套的机制。 小学是儿童身心成长及社会生活体验的重要场所,是一个人走入社会的开始,一个人从小学开始学到了参与人类社会活动的基本能力并影响到其以后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教育体制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小学教育更加注重儿童兴趣、游戏、认知、人格的全面发展。根据儿童行为发展和校园空间的互动关系,校园空间必须满足儿童活动的需要,并对他们的行为产生潜在的引导力量。为此,应建构以素质教育目标和儿童行为发展为依据的校园设计模式,为儿童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游戏活动提供良好的空间环境。 本研究通过对现有小学游戏环境的大量实地调查和问卷访问,针对校园游戏活动空间的现实与问题,结合素质教育改革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参考国内外小学校园游戏活动空间建设的成功案例,提出适应素质教育的小学校园游戏活动空间设计的适宜性对策,探寻其在素质教育发展及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适宜性建设途径。 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 ■小学校园游戏活动空间的现状。主要是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找出小学校园儿童活动空间的特点以及目前建设中的不合理现象,作为本论文研究的基础与突破点,以此来寻找在素质教育模式下小学校园游戏环境的发展、建设规律。 ■小学校园儿童活动空间建设问题的分析。本文从建筑设计到使用中的各个环节入手,分别选取适当的样本,用发放问卷与个别访问来调查,分析建设面临的各种障碍及原因。 ■小学校园儿童游戏活动空间形态的设计研究。从建筑设计专业角度出发,具体探讨素质教育前提下,小学校园儿童游戏活动空间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以指导现实的建设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