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春化特性是影响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适应性的重要性状之一。对春化基因及其等位变异的研究对小麦冬、春性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实验对小麦品种石麦12的春化特性进行了遗传研究,对其春化基因进行了分子标记鉴定;并研究了VRN-D1位点的等位变异,主要结果如下:1、石麦12与冬性品种石家庄8号杂交后代F2:3株系中的春性株系、冬春性分离株系、冬性株系三者的分离比例符合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化特性是影响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适应性的重要性状之一。对春化基因及其等位变异的研究对小麦冬、春性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实验对小麦品种石麦12的春化特性进行了遗传研究,对其春化基因进行了分子标记鉴定;并研究了VRN-D1位点的等位变异,主要结果如下:1、石麦12与冬性品种石家庄8号杂交后代F2:3株系中的春性株系、冬春性分离株系、冬性株系三者的分离比例符合1:2:1,表明石麦12具有一个显性春化基因,经已知春化基因的基因特异性标记鉴定为显性Vrn-
其他文献
东方山羊豆(Galega orientalis L.)是20世纪末引种到我国的牧草品种,为发掘其基因资源,本实验克隆出东方山羊豆4CL基因,探索其在东方山羊豆体内的表达,研究4CL基因对东方山羊豆抗逆性的影响,为今后东方山羊豆在我国的种植和应用奠定基础。本研究取得以下成果:1、获得目的基因的全长序列采用RACE技术结合RT-PCR方法从东方山羊豆中获得编码4CL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Go4
全球肆虐的禽流感不但给家禽养殖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同时也已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通过植物生物反应器表达禽流感病毒抗原蛋白,研制可饲、廉价、安全的禽流感亚单位疫苗,作为一种新思路,对防治禽流感的传播与流行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构建了两个高效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禽流感血凝素基因导入到了豆科牧草推广品种百脉根“里奥”中,获得了30株转基因百脉根阳性植株,经过RT-PCR、Western B
植物蜡质在表皮细胞合成后分泌到植物角质层的内部和表面,形成植物体与外界之间的屏障,以此保护植物免受外界生物以及非生物侵害。在蜡质的形成过程中,大量的基因参与了蜡质合成的调控、转运等过程。转录因子在植物应对外界胁迫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同时调控多个功能相关基因的表达。已有研究表明,通过操纵一个转录因子促使多个功能基因发挥作用从而使植株在抵御外界胁迫中获得优良性状。乙烯应答转录因子(ERF)在植物的逆境胁
轻简栽培是棉花生产的发展方向。本试验旨在评价比较当前生产上3种轻简育苗移栽新方法对棉花缓苗期生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比较育苗成本和效益,为科学推广育苗方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本文深入研究比较基质育苗、水浮育苗和无钵育苗的育苗成本和在移栽后棉苗的生理、产量和品质。育苗和移栽试验均设置3个育苗方法处理,均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底墒和移栽期处理试验比较不同灌水量和移栽期对移栽棉的影响,采用裂区设计,主区
棉花不仅是世界上主要的天然纤维,而且还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近几年,随着纺织技术的不断提高,对棉花的纤维品质尤其是纤维强度和细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棉花的产量性状与纤维品质的负相关行,极大地阻碍了棉花品质和产量的同步提高。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能够利用精确定位的QTL,打破品质和产量之间的负相关,同步提高纤维的品质和产量。但是它需要高密度的遗传连锁图谱来精确定位目标性状的QTL。所以,本实验以陆地棉(
化感作用是有机体通过产生一种或多种代谢物质对周围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这些代谢物质就是众所周之的化感物质,可以对周围植物产生有害或有益的作用。紫花苜蓿具有化感作用,对苜蓿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有自毒作用。本研究通过大田和温室试验研究苜蓿的化感作用对苜蓿(自毒作用)和禾草的影响(异毒作用)。主要结论如下:1.播种时间对后茬苜蓿自毒作用的影响。通过翻耕种植过五年苜蓿的地块,研究了不同翻耕与播种间隔时间对
稻米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粮食安全保障中起着关键作用,重金属Cd污染是目前稻米中存在的主要质量安全问题。因此水稻植株中Cd含量的检测及Cd的形态分析研究是解决稻米质量安全问题的关键。目前大部分的研究工作都集中在Cd总量的测定及Cd在植株不同器官中的分布研究,有关水稻植株体内Cd在亚细胞组分中的分布情况及Cd的形态分析研究,国内外报道较少。本论文以珍汕97B、密阳46这两个不同Cd耐性的水稻
白叶枯病是水稻生产上危害最大的细菌性病害之一。防治水稻白叶枯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利用抗性基因培育抗病品种,然而一个抗病品种连续种植一定时间后常会丧失抗性。为更好地利用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研究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的抗性机制以及抗性基因的利用方式势在必行。水稻白叶枯病抗性机理十分复杂。随着水稻全基因组的测序完成、基因芯片技术的成熟和水稻功能基因组的研究,利用基因芯片分析水稻在病原菌胁迫下的全基因表达谱差异已
本研究以空间环境诱变创制的三份小麦叶绿素缺失突变体Mt135、Mt6172和Mt18为试验材料,对其生物学特性、主要农艺性状、叶绿体超微结构、光合特性和遗传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Mt135和Mt6172的表型特征主要表现为白化株、条纹株和绿株三种类型。其中白化株不能存活,苗期即死亡;条纹株正常成穗结实,但株高、株粒数、株粒重和千粒重显著降低。Mt18是一个受低温诱导的温度敏感型叶绿
水稻中的矿质元素不仅在水稻自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稻米中矿质营养元素和重金属等毒性元素的含量,也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因此探究水稻矿质元素含量的形成机制和遗传机理,从而改良稻米的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中,我们以水稻籼籼交组合珍汕97B/密阳46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应用覆盖整个基因组的遗传连锁图,检测控制稻米矿质元素含量的QTL,进而针对检测到最多QTL的第6染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