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土地沙漠化面积增大,水土流失情况日益加剧,这些都成为了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也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造成这种情况的发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在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的耕作方式。传统农机具多次进行田间作业的过程中,对土壤的翻动频繁,使土壤水分严重流失,而且压实度增加,造成了土壤的板结。所以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势在必行,但在实施过程中又面临着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土地环境有较大差异的基本情况,所以应该因地制宜。文章针对辽宁省铁岭县的实际情况,结合几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具体效果,找出一种既可以有较高效益又可以达到修复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具体内容与结论如下(1)针对铁岭县的情况,结合联合整地、深松、深松联合整地、免耕播种四种耕作模式,与当地农作物种植合作社合作,对四块地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实地试验;得出一种适合铁岭县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并对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机械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运用线性规划方法对现有配套机具方进行优化配备。达到可以省时省力并且增产的目的。在真正可以做到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农业和谐农业的基础上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2)土壤理化性质方面,深松模式在5-20cm深度时土壤温度高于联合耕整地模式1.6℃、1.5℃、1.1℃;5~20cm深度时土壤温度高于联合耕整地模式2.8℃、2.2℃、1.9℃。土壤含水率方面免耕播种含水率最高,在垄台、向阳面、向阴面分比别联合耕整地模式高6.9%、12.2%、15.2%;土壤容重与土壤近紧实度方面,深松模式在深度10-30cm范围内土壤容重低于未深松模式0.3g/cm3左右。所以从环境角度综合考虑,深松覆盖模式是最优的选择。(3)对四种耕作模式的农用机械进行优化配备,并对配备后进行经济效益计算,得出深松覆盖模式的经收益最高,达到12911元/hm2,其次是免耕播种模式,达到12509万元/hm2,深松联合整地模式与联合整地模式分别为9014元/hm2和7395元/hm2.其中深松模式的100hm2规模时配备雷沃1354拖拉机2台、雷沃904拖拉机1台、东方红354拖拉机2台、长春15拖拉机2台、1SZL-260型深松机2台、2BMZL-2型免耕播种机2台、3SJ-300B型药剂喷雾机1台、博远4YZB-4收获机2台、液压自卸拖斗2台。从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综合来看,我们应该在免耕播种的同时,隔2-3年进行深松作业,使土壤容重降低。这样可以达到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