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文化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各种新媒体形式的产生,对戏曲艺术的发展造成了强烈的冲击。过去,有些地域性较强的地方戏曲剧种没有得到关注,逐渐走向了衰亡的境地。定陶两夹弦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善于表现家长里短的“三小戏”和反映男女爱情故事,唱腔细腻真挚,婉转动听,深受民间群众的喜爱。2008年6月,两夹弦名列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2012年6月,定陶县两夹弦非遗保护传承中心成立。2016年4月因定陶撤县设区更名为菏泽市定陶区两夹弦非遗保护传承中心。曾经风靡整个华北半个多世纪、如今已少有人知的这一小剧种,正在逐渐恢复它的活力。但是,定陶两夹弦的发展现状仍不容乐观,存在着演员青黄不接、观众减少、剧目流失、资金短缺等诸多问题,亟需有针对性地进行保护和传承。定陶两夹弦产生于当地特有的民风民俗,符合当地观众审美趣味,有着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文旨在从两夹弦的表演风格、唱腔念白、剧目特色、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在梳理其表演特色和生存现状的基础上,着重挖掘其传承价值和美学意蕴。在新的历史时期,两夹弦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严重的危机,社会各界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保护。因此,政府、戏曲工作者、观众都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全员参与,不断增强大众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意识。为此,本文聚焦于定陶两夹弦,在原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其展开实地调研和理论研究,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并针对其生存现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这在传统文化复兴的当下不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