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规性视角下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Drag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现代城市在自上而下的规划控制下形成了一系列大尺度、集中的正规城市公共空间。同时,也存在由于忽略居民生活的多样性、不确定性、差异性,而导致城市公共空间缺乏活力的情况。居民通过自下而上、非正式、自发性的行为活动重塑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各种非正规现象出现在城市之中。本文以城市的“非正规性”为视角,关注非正规现象的物质空间载体、自下而上的组织方式、参与主体等三方面内涵,尝试建构城市“非正规性”视角下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策略,作为现有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有益补充。基于理论研究和实地观察调研,系统分析了广州公共空间的正规性及非正规现象,归纳总结非正规公共空间的特征、组织规则与逻辑、参与主体等内容。通过对比分析,总结了非正规城市公共空间的启示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城市“非正规性”视角下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目标和设计原则,探讨城市“非正规性”视角下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策略。论文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绪论。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明确“非正规性”、“城市非正规性”等相关概念界定,以城市“非正规性”为研究视角,展开对非正规公共空间现象的研究。第二章:非正规性的相关理论研究。归纳、总结了非正规性的理论渊源,明确了城市的非正规性内涵、非正规性城市的组成要素、价值判断等。第三章:广州公共空间非正规现象观察。观察、调研广州公共空间的正规性和非正规现象,通过对比分析,探寻城市公共空间非正规现象的物质空间载体特征、内在组织规则和逻辑、参与主体,总结启示及存在的问题。第四章:建构“非正规性”视角下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策略。基于理论研究和现象观察分析,提出设计目标和设计原则,明确“非正规性”视角下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关注的要素、分析方式的转变、以及理论的运用,探讨“非正规性”视角下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策略。第五章:结语。总结全文,以及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其他文献
随着移动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智能手机的大规模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在移动互联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及服务。本篇论文分析了当前社会对O2O综合性信息服务平台的
【摘要】 为了更好的引领铁塔公司由被动满足需求走向主动营销,最终达到需求与规划的平衡,有效衔接国家 “十三五规划”,积极将铁塔等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纳入城乡发展规划,确立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公共基础设施地位,引领公司持续、健康发展,铁塔公司在基于 “遵循近细远粗、统筹规划、深化共享、主动牵引、创新发展等五大原则”的前提下,以电信企业4G网络发展为导向,4G目标网为基础,研究编制铁塔公司通信站址规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