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由教师、学生及环境组成,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活动的主要场所,更是学生人格社会化发展和成长的主要场所。为了使课堂教学活动顺利、有效的进行,必须维持好的课堂纪律,排除各种干扰课堂教学正常进行的因素。课堂问题行为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以来,课堂问题行为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教师、家长的身上。课堂问题行为不仅影响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也影响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健康。课堂问题行为的普遍性和负面性增强了研究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学生出现不良行为之后,即使教师能够做出及时、有效的反应(很多教师并不能做出及时、有效的反应),也是善后性质的,并不能创建一个真正的不一样的课堂,改变学生的课堂行为。尽管有些研究者也认识到了课堂问题行为预防的重要性,提出了一些课堂问题行为的预防策略,但是这些策略只是零星地散落在文章的章节中,没有系统的研究与总结。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包括选题缘由、概念的界定、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为课堂问题行为特征及其原因分析。首先分析课堂问题行为的特征,课堂问题行为以轻度为主,具有普遍性和危害性。其次从学生、学校、教师、家庭、社会等方面全面地分析了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第三部分从变革的角度来看待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的变化。纵观西方课堂管理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它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心理咨询阶段、行为矫正阶段、教师效能研究、最后三者融合发展。第四部分为课堂问题行为预防策略的提出,在总结西方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本研究的课堂问题行为的预防策略。制定并执行课堂规则、常规是课堂问题行为预防的前提条件;创设有益的课堂环境满足学生的生理、心理基本需要;有监管功能的教学是课堂问题行为预防的第一道防线;最后通过家校合作,呼吁家长参与学生的在校教育、学校指导家庭教育,双管齐下,共同塑造孩子良好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