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中具有普遍性、根本性和持续性特征,肩负着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持续增收和巩固现有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的重要任务。2020年我国将如期实现消除绝对贫困,而在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的过渡期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期,产业培育以及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长效性对消除绝对贫困、缓解相对贫困、实现产业兴旺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在此特殊时期,构建产业扶贫长效机制不仅是脱贫攻坚决胜之际的必然产物,也为未来乡村治理中的农村相对贫困问题以及振兴问题提供借鉴意义。本文在分析产业扶贫的国内实践、甘肃省产业扶贫现状以及临夏市产业扶贫路径的基础之上,运用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熵权法模型以甘肃省最早一批实现脱贫的临夏市为实证分析对象,构建包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人均可支配收入、特色优势产业种植面积、牛存栏量、羊存栏量六项指标的指标体系,评价2013~2018年临夏市产业扶贫成效。研究表明,甘肃省产业扶贫成效持续性不足主要表现为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不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利益共享机制不健全、土地流转机制有待完善、产业风险防范有待加强。对临夏市的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产业扶贫绩效整体上效果较好且呈递增趋势;第二,产业扶贫对政府扶贫资金有长期的依赖性;第三,新型经营主体带贫能力较弱;第四,产业扶贫项目落实精准。最后,根据甘肃省在产业扶贫实践中表现出的产业扶贫成效持续性不足和以临夏市为例的典型性分析结果,本文以实现产业扶贫成效的长效性为目的,并在借鉴国内产业扶贫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基于政府、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多主体之间良性互动的参与式治贫的基本思路,从新型经营主体带贫减贫机制、关联方利益联结机制、土地流转保障机制、产业扶贫风险防范机制等方面构建甘肃省产业扶贫的长效机制,切实解决农村产业脱贫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实现产业扶贫成效的长效性和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