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城市化迅猛发展、高等教育与知识经济变得越来越重要,我国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出现了兴建大学城的热潮,因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具有不同于既往高校的空间特点。广州大学城作为广州市典型的新城建设和城市教育空间拓展现象而出现,存在一系列与学生实际日常使用相不符合的现象,因此对于大学城背景下的高校公共空间使用情况进行评价与反思是必要的。本文选取广州大学城中优秀的校园设计作品之一——华南理工大学作为研究对象,从精细化的日常生活角度对其建成后的室外公共空间使用状况进行研究,一方面,希望为该校公共空间环境提供扎实可靠的实证资料,发现其中被忽视的使用需求并提出具体的优化建议,另一方面,也将为其他类似具有大学城背景的校园公共空间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基于上述背景,本文通过整理国内外文献资料,回顾近来转向日常生活的空间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以此为思想指导基础构建全文基于日常生活对高校公共空间的研究体系。该体系具体通过以华工南校区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五大类型室外公共空间为载体,结合PSPL调研法,融合定性与定量的方式从两个维度展开,分别为:从公共空间维度对高校公共空间的物质形态特征、空间品质状况进行分析,提供该校公共空间的客观物质概况与使用者感知情况;从日常生活维度对该校学生在公共空间中的日常生活行为内容与时空分布特征进行深入观察、记录与分析,并结合具体角色的微观体验获得直接的校园使用感知。通过两个维度各自的规律总结及两者相互渗透、关联性分析,进而发现日常生活的内容与状态和公共空间本身的物质形态特征、空间品质感知互为影响、联系紧密,最后,结合前文具体分析与规律总结,在宏观理性规划、中观功能配套、微观局部细节上深入发现华工南校区室外公共空间存在的空间问题,并在日常生活城市设计思想指导下,对华工南校区室外公共空间提出精细化、人性化的优化设计要点,并对每一大类公共空间提出了具体的微改造优化建议,以便公共空间更好地符合空间使用者的真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