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振光子的大气传输及纠缠浓缩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vitamin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量子信息是近二十年迅速发展起来的科学,是量子力学与信息科学相结合的产物。作为量子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量子通信以量子态为信息载体,利用量子力学原理进行信息的传递和处理。借助卫星建立全球化量子通信网络己成为量子通信的重要研究课题,因此携带信息的光子如何受大气信道的影响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量子纠缠作为量子信息的基本资源,已在量子通信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纠缠态在大气信道中传送的过程中,由于存在消相干,纠缠度会降低。为了克服这一难题,必须要运用纠缠浓缩技术。 针对量子通信中现存的问题,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两方面工作: 1)自由空间量子密钥分配过程中偏振光子受大气影响的理论研究; 2)偏振光子非最大纠缠态纠缠浓缩的光学实现。 在第一项研究中,本文主要是以Monte Carlo方法作为主要手段,对偏振光在大气中的传输过程进行了仿真模拟。首先根据Monte Carlo基本原理和Mie散射理论建立了光子在大气中传输的散射模型。然后通过实际编程得到了不对称因子g的变化情况、散射相函数、自由程L的分布情况、散射角的统计结果、散射光子坐标分布和偏振光子Stokes矢量的改变等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第二项研究中,本文提出了一个能够实现偏振光子确定性纠缠浓缩的实验方案。该方案首先采用隐形传态方法,将两个光子的偏振态传送到第三个光子的偏振和路径态,近来Bell态测量方面的研究进展保证了这种操作的确定性实现。然后,方案所需的POVM测量就可以通过本文设计的线性光学装置确定性地实现,从而实现偏振光子的确定性纠缠浓缩。所有这些操作都是当前实验技术能够达到的,因而本方案在实验上是可行的。
其他文献
带电的尘埃粒子广泛存在于宇宙空间、实验室的等离子体装置中和材料等离子体加工等环境中。近年来,人们认识到尘埃粒子是影响半导体集成电路加工质量的关键问题,尘埃与等离子体
本文以一维交变温度场的固体光声效应为理论基础,从声激发和激光激发超声两个方面分析了固体光声效应,并对生物组织(菠菜叶片组织和鸡的肝脏组织)的光声效应进行了实验研究。首
对人类基因组转录调节相互作用网络的理解,是现代分子生物学面临的一个直接的挑战。这里的一个中心问题是,如何从近邻物种的启动子的比较,来提取进化信息和搜索进化保守性。
量子力学诞生于20世纪初期,但是这个理论从它诞生开始,就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争论。随着科学家之间的争论,人们对量子力学的认识更加深刻和确信。20世纪90年代,量子力学与信息科学
随着现代实验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纳米簇被成功研制出来,但无法从实验上获得这些团簇的几何和电子结构的全面微观信息,因此理论研究成为获得团簇结构信息最有效的途径,尤其是基
1970年的金秋10月,毛泽东同美国进步记者、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西行漫记》的作者埃德加·斯诺在北京中南海进行着亲切的交谈。这是斯诺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三次访华了。   “我十分想见一见我尊敬的朋友王牧师。许多年了,不知王先生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了?”斯诺突然提出了一个要求。   “王牧师?!”毛泽东闻之微微一怔。   “噢———就是35年前护送我秘密赴陕北苏区采访的那位王牧师王先生。”斯诺见状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