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26213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网页Pubmed、Ovid、CBMdisc、万方数据库近10年(2005年—2014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腹腔镜下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的文献,摘录其中数据,并采用R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5篇外文,6篇中文,研究对象共4365例,发生术后吻合口瘘者271例,吻合口瘘的合并发生率为6.21%。男性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概率高于女性患者,合并 OR值2.38(95%CI:1.77—3.21,P<0.0001);年龄>60岁的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概率高于<60岁的患者,合并 OR值1.53(95%CI:1.03—2.28,P=0.0358);术前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35g/L的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性高于ALB>35g/L的患者,合并OR值为2.12(95%CI:1.22—3.70,P=0.0081),但是敏感性分析显示结果不稳定;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kg/m2的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概率高于BMI<25 kg/m2的患者,合并 OR值为1.45(95%CI:1.05—2.00,P=0.0233);术前行放化疗的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风险高于未行放化疗的患者,合并OR值为1.51(95%CI:1.01—2.26,P=0.0429);肿瘤下缘距肛门缘的距离<5cm的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性高于该距离>5cm的患者,合并OR值为5.74(95%CI:1.99—16.55,P=0.0012);术前血红蛋白(Hemoglobin,HBG)<110g/L的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性高于HBG>110g/L的患者,合并OR值为1.27(95%CI:0.42—3.89,P>0.05),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合并糖尿病的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性高于无糖尿病患者,合并 OR值为1.27(95%CI:0.80—2.00,P>0.05),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TNM分期T3+T4期的患者发生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性高于T1+T2期的患者,合并 OR值为1.09(95%CI:0.62—1.92,P>0.05),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男性患者、年龄>60岁、术前BMI>25kg/m2、术前有放化疗史、肿瘤下缘距肛门缘的距离<5cm分别是腹腔镜下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高危因素。ALB<35g/L与吻合口瘘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敏感性分析显示结果不稳定。术前HBG<110g/L、术前合并糖尿病、肿瘤TNM分期晚与吻合口瘘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仍需更多的研究来证实。
其他文献
目的:运用精准及时到位的疗效分析方法,突破Keeffe路线图中前优后救治疗格局,实现全程优化的NAs抗HBV个体化治疗。方法:管理方法:医患双方规范化管理及5层次全程疗程动态监测。思维方法: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思维并举。分析方法:联合应答及数字化连动疗效分析。治疗方法:以临床停药治愈为治疗目标的个体化治疗。结果:1、可弥补Keeffe路线图中早期病毒学优化疗效分析的不足。2、避免了Keeffe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