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小剧场戏剧,是戏剧艺术在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市场化则是小剧场戏剧近20年来发展中出现的新趋势。本文以“小剧场戏剧市场化”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我国(仅限中国大陆地区,以北京地区为主)小剧场戏剧的调查研究,阐述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科学技术及传播手段革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小剧场戏剧市场化的特点,探讨其产生原因和发展趋势,分析小剧场戏剧市场化发展的积极意义。本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小剧场戏剧的形成与发展》,分别介绍了小剧场戏剧在欧美国家的形成,我国小剧场戏剧的萌芽、兴起与发展,以及我国小剧场戏剧发展的主要原因。小剧场戏剧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标志是1982年11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绝对信号》;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第一个10年中,小剧场戏剧繁荣发展。我国小剧场戏剧诞生、兴起和繁荣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三大动力:思想解放和社会转型的推动、戏剧工作者对戏剧内容和形式不懈地探索创新的内在冲动、人们多样化和个性化文化生活需求的拉动。第二章《当代小剧场戏剧的市场化特点》,从我国小剧场发展的多样化、国有小剧场率先进军戏剧市场、民营机制戏剧演出团体、独立戏剧制作人、剧场院线、文化(戏剧)服务供应商等六个方面论述了小剧场戏剧市场化趋势所呈现出的新特点。小剧场在规模、地理位置和功能上的“商业式”布局设置,新型的戏剧创作演出主体、投资主体的出现,新型的戏剧运营管理机制的形成,表明我国小剧场戏剧走上了市场化发展的轨道。第三章《小剧场戏剧市场化的积极意义》,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我国小剧场戏剧的积极作用:一是深化了人们的戏剧价值观。二是满足了人们审美的需求,丰富了戏剧美学。三是创建了以参与、互动为核心的新型观演关系。四是构建了新型的戏剧运作模式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