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国内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正在从通用英语教学转向特殊用途英语与学术英语教学,大学外语教师面临更多的挑战与机遇。基于温格(1998)的身份构建理论,本研究旨在探究转型时期大学外语教师身份认同构建的现状与特点,认同危机在大学外语教师的身份认同中是否存在,同时从人口统计学变量(性别、教龄、年龄、职称、月收入水平、月平均课时量、最高学历学位和任教的高校类型)与构建身份认同的四个维度的关系来探讨人口统计学变量如何影响大学英语教师身份认同的构建。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参照温格(1998)与陶健(Tao Jian)和高雪松(Gao Xuesong)(2018)的身份认同构建模式设计调查问卷,对来自全国14所高校的160名大学英语教师发放问卷,得到有效问卷155份,利用社会统计学软件包SPSS 22.0中描述性统计、T检测(t-test)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的方法对结果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并对其中4名高校大学外语教师进行了半结构式访谈。研究结果为:首先,构成调查对象身份认同的四个维度(即:职业身份认同、专业身份认同、个人身份认同和处境身份认同)下的九个因子(即:职业价值观、职业归属感、英语教学信念、英语语言水平、工作投入、职业行为倾向、教改认同、职业环境认同和科研认同)的均值都高于临界值3,这表明大学英语教师整体身份认同程度处于较高水平。其次,在九个因子中,三个因子的均值高于临界值3,而低于总均值4,这表明调查对象的身份认同在四个维度上有差异,同时也表明身份认同危机存在。造成身份认同危机的原因可归结为四个方面:1)是选择以应试为主导的标准还是选择课程改革标准带给大学英语教师内心的困惑和挣扎;2)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3)大学英语学科地位的边缘化;4)教师角色和研究者角色的分裂都造成了认同危机的存在。再次,通过描述性数据分析发现,在八个人口学变量中(性别、教龄、年龄、职称、月收入水平、月平均课时量,最高学历学位和任教的高校类型)有三个变量(即:教龄、月收入水平和月平均课时量)与身份认同构建的四个维度之间不构成显著性差异,也就说明这三个变量对身份认同的构建没有影响。而其他五个变量(即:性别、年龄、职称、最高学历学位和任教的高校类型)与身份认同构建的四个维度之间有显著的差异性存在,表明这五个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大学英语教师身份认同构建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研究仅对全国四个省的155名大学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状况和特点进行探究,样本数量有限,所得结论有待进一步验证与补充。同时本研究也对人口统计学变量如何影响身份认同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以期对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职业前景规划提出参考建议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