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基于中风病恢复期本虚标实之特点,气虚是病机之根源,影响着中风病情的发展与预后转归,同时也是中风后便秘的基本病机。选取神阙穴为治疗穴位,治疗组用益气通腑的益气通便方贴敷于神阙穴;对照组使用安慰剂进行穴位贴敷,通过比较基于病机的益气通便方与安慰剂之间对中风恢复期便秘的治疗效果,为提出基于病机的中风后便秘穴位贴敷方案提供初步临床评价证据。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随机分组,治疗组予药物穴位贴敷,对照组予安慰剂穴位贴敷。药物采用益气通腑的益气通便方(黄芪、肉苁蓉、当归等),安慰剂用面粉麻油调和,贴敷于神阙穴;贴敷每日8小时,疗程7天。治疗结束后,将两组中医症状积分以及其中在排便间隔、排便时间、排便难度及气虚证候单项评分方面的改善情况,Bristol大便性状积分、便秘患者生活质量PAC-QOL积分进行治疗前后差异比较。并观察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研究结果:本研究共入组病例28例,其中治疗组15例;对照组13例,最终28例患者纳入数据分析。经t检验、非参数检验以及卡方检验等统计学比较,两组患者入组时在性别、年龄、中医症状积分总分以及其中在排便间隔、排便时间、.排便难度、气虚证候单项评分、Bristol大便性状积分、便秘患者生活质量PAC-QOL积分等基线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在排便间隔时间、排便速度、排便困难程度、排便后乏力、肢倦懒言症状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症状改善程度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面白神疲、排便后汗出症状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Bristol粪便量表评分,两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患者的Bristol粪便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在中医症状评分方面,治疗前治疗组总分(13.20±4.07)与对照组总分(13±4.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症状评分,两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于中医症状积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便秘患者生活质量PAC-QOL积分,治疗结束后,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PAC-QOL积分,两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患者的PAC-QOL指数评分优于对照组。安全性方面,疗程结束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未出现不良事件。研究结论: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基于中风后便秘的基本病机,使用益气通便方进行神阙穴穴位贴敷,能有效地缓解中风后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疗效显著,阐释基于核心病机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优势,为基.于中风后便秘基本病机的外治法提供初步的临床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