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俄罗斯文学中“现代知识分子”思想谱系研究

来源 :黑龙江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fanw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分子是俄罗斯独特文化现象和核心文化观念。俄罗斯知识分子固有一种弥赛亚思想,独立批判、斗争的精神和浓厚的宗教性。苏联解体,社会剧变,在新的文化生态中,“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和思想发生了显著异变,形成了新的形象图谱和思想谱系。经历了政治、文化、信仰的转型阵痛,“现代知识分子”陷入迷失自我的泥潭,在彷徨恍惚中走向虚空,又在妥协无奈下回归真实,困苦坚守后终获新生。在以《地下人,或当代英雄》、《“百事”一代》、《无望的逃离》、《野猫精》等为代表的新俄罗斯文学中形成了“新多余人”、沉沦者、“地下人”和守望者构成的“现代知识分子”成长图谱。宗教思想异变。解体导致高加索问题恶化。在文明冲突激化的宏观语境中,“现代知识分子”的末世论思想深化为一种湮灭世界的洪流,弥赛亚思想被无情消解,他们没有拯救家邦的客观条件,也丧失了扛起振兴民族重任的信念和力量。反乌托邦思想。“现代知识分子”以高涨的解构冲动摧毁了“神圣罗斯”和“俄罗斯帝国”的国家乌托邦;被资讯“围困”又使他们萌发了对消费时代的预判与警示;“苦难拯救世界”和“美拯救世界”的宗教乌托邦的迷梦也最终破碎。虚无主义思想。政治、文化急剧颠覆使“现代知识分子”产生了否定历史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这种否定历史的情绪进一步蔓延至传统文化领域,对文化名人和经典名著的讽刺、戏谑,尽显其文化虚无主义意识;在新文化生态中,“现代知识分子”形而上地思考“我是谁?”、“我在哪?”等问题,彰显其对自身存在的彷徨、疑惑,体现为一种从虚无到虚无的存在虚无主义。后现代思维。文化断裂引发“现代知识分子”后现代思想高涨。他们的语言包含着“反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解构思想;他们的行为映射出一种游戏性,以游戏、荒诞来对抗权威和经典,不妥协地开发各种歧异差见;在无望逃离的“生活迷宫”中,他们不得不以恶毒之恨来表达炽热之爱,以杀子之名来保全爱子之命。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并发韦尼克脑病的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至2018年3月尿毒症血液透析并发韦尼克脑病患者18例,统计所有患者临床表现,实施MRI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风湿免疫科无痛病房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在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时间段内,选取我院风湿免疫科无痛病房诊治的68例风湿性疾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
在近几年,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产生裂缝的越来越多,因此,对混凝土裂缝的事先预防,以及事后的修补处理是水利工程面临的一次严峻考验,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文主要研究托妮·莫里森的社群创作和美国当代一些关于黑人社群的话语之间的关系,研究动机来自对莫里森早年创作选择的认识以及对目前莫里森社群研究现状的不满。美国当代
俄罗斯当代作家弗·马卡宁(МаканинВ.)于1998年在《旗》上发表的长篇小说《地下人,或当代英雄》(Андерграунд,илиГеройнашеговремен
由于诗歌中优美的抒情和具有深度的伦理思考,谢默斯·希尼(Seamus Heaney)于1995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同时,这两个价值和功用维度(抒情诗般的美感和伦理深度)也成为中外批
本论文致力于考察《失乐园》中的伦理世界,乃是从两个着眼点出发:一方面,研究《失乐园》这部作品是如何以诗歌为话语媒介从宗教、性别、语言、宇宙论诸维度进行伦理探讨和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