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非公立医疗机构作为社会办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与实践领域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不仅可以改善医疗服务供给不足的局面,还可以通过竞争倒逼公立医疗机构的改革进程。然而,当前非公立医疗机构由于受到政策、管理等多重因素的制约,使得其人力资源的获取、保有已成为阻碍其发展的重要瓶颈,突出地表现为医师工作积极性不高、流动性较大,为此,需要对这类机构的医师激励机制进行系统分析并从中找出改进方案。本文以非公立医疗机构医师激励机制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实证研究等方法对以下方面展开了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研究,结合实践观察,对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以此为基础,对激励、职业生涯规划等理论进行了分析;然后阐述了非公立医疗机构医师及其激励现状,并指出了当前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医师激励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这是研究得以展开的实践基础;进而阐述了深化医改对非公立医疗机构及其医师激励的影响,指出了深化医改背景下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定位和深化医改对非公立医疗机构医师激励的要求;进而对影响非公立医疗机构医师整体激励满意度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这为整体上改进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医师激励体系提供了重要思路。并通过对影响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医师激励满意度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为设计差别化的激励提供了依据。在上述研究基础上阐述了非公立医疗机构医师激励改进的原则、改进理念和本研究对非公立医疗机构医师激励机制改进的框架,为非公立医疗机构医师激励改进的方案与对策提供思路与依据。最后,分别在非公立医疗机构与政府层面为非公立医疗机构医师激励机制的改进提供了方案与对策。一是构建战略性薪酬激励体系,包括让医师明晰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战略、医师薪酬的设计与非公立医疗机构战略联系、医师的薪酬要有变化、完善医师福利方案;二是关注医师基于全生命周期的职业规划,包括将医师声望作为医师发展规划的重要指针、多渠道提供培训与学习机会、为医师职称评定与职位晋升创造良好条件、明确医师的职业生涯规划;三是设计贴合医师实际的绩效考核体系,包括尽快完善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绩效考核结果给予及时反馈、将绩效考核结果与激励措施挂钩;四是促进医师工作中的关系和谐,包括促进和谐的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和医患关系;五是鼓励医师参与医疗机构管理,包括参与与医疗机构发展相关的决策、对医师提供股权激励;六是在政府层面建议营造与公立医疗机构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开放价格政策、加大对非公立医疗机构服务的采购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