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在毕业生激增而社会岗位基本稳定的情况下,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中十分明确地提出“积极推进创业带动就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变大学生就业压力为优质创业资源”。但反观我国大学生创业现状,有数据显示近五年来,大学生毕业即创业的比例从2011年到2017年近乎翻了一倍,但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却令人担忧,即使是在浙江等创业环境较好的省份,成功率也只有5%。可见,在新形势下,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任务迫在眉睫,而作为毕业生创业能力培养最为重要的主体---高校,在当今高校与社会单位联系日益紧密的现在,必然要将创业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上,那么高校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现有的创业教育制度哪里需要改进?本文以人格特质为研究视角,以N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200份,有效回收178份。基于问卷回收结果与访谈结果探讨N校目前本科生的人格特质、创业能力及其培养现状,以及人格特质与创业能力的关系。在了解N校目前创业教育制度后,从人格特质和制度完善的角度来提出N校创业教育制度的建议与对策。本文的结论和结果为:(1)N校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整体偏高,但是参差不齐,差距是较大的。N校大学生整体上来看,方法能力要优于社会能力与专业能力。N校大学生的艾森克人格简式量表中国版得分从高到低的人格特质维度分别是精神质、掩饰性、神经质和内外倾。(2)整体来看,大学生创业能力与精神质、神经质呈较为明显的负相关。专业能力与四项人格特质均无明显相关关系;精神质、神经质与创业方法能力、创业社会能力呈负相关关系。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内外倾与社会能力呈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在具体分析每个指标的过程中,得出的结论为:精神质与神经质两种人格特质总体上不利于创业能力的提升,而内外倾指标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不同的能力构成中,内向者与外向者各有优劣。根据上述得出的人格特质与创业能力关系的结果,可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1)优化校园创业环境氛围,发挥校园精神文化对人格的塑造价值;(2)将思政教育融入创业教育中,发挥思想品德对人格的提升作用;(3)以大学生人格发展为依据,实施个性化创业教育;(4)完善本科生创业教育柔性政策,帮助学生构建心理调节机制;(5)引导学生了解自身人格“短板”,帮助学生自主开展“人格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