涩柿品种甜柿化遗传改良技术体系的建立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9ywc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在湖北、河南和安徽三省调查发现了一些原产中国PCNA品种,具有自然脱涩性状受显性基因控制的特点。利用中国原产PCNA品种可克服近交衰退,并为柿育种提供新的策略,具有推动加速培育新PCNA品种的潜力。本研究以‘恭城水柿’,‘鄂柿1号’(Diospyros kaki Thunb.)为母本,以完全雄性种质雄株10号(D.kaki Thunb.)为父本,利用人工杂交授粉及胚挽救技术获得F,代,通过组织培养、炼苗移栽、嫩枝嫁接等技术保存获得新种质;进一步应用柿中开发的SSR和IRAP分子标记对获得的F1群体材料进行杂种鉴定,并利用R02-SCAR标记对其进行非涩性状的早期辅助选育。主要研究结果:1、杂交试验表明,父本雄株10号花粉具有正常的萌发能力,萌发率为29.9%,与‘恭城水柿’,‘鄂柿1号’柱头亲和力较好,两个组合座果率分别为66.7%,40.0%。利用胚抢救技术获得以‘恭城水柿’,‘鄂柿1号’为母本,以雄株10号为父本的2个杂交组合的F1代试管苗251株,成苗率分别为94.7%、95.8%。包括:‘恭城水柿’×雄株10号(162株),‘鄂柿1号’×雄株10号(89株)。2、通过组织培养、炼苗移栽、嫩枝嫁接等技术保存了348份获得的新种质,试管苗保存237份,炼苗移栽保存108份,嫁接保存3份。夏季胚抢救获得胚培苗,秋季通过顶端嫩枝嫁接技术将其转移至田间保存。3、利用SSR标记,对杂交F1代群体进行种质鉴定分析,筛选出2对SSR引物用于‘华柿1号’×雄株10号F1代群体(6份)杂种鉴别,筛选出1对用于‘华柿1号’ב罗田甜柿’F1代群体(32份)杂种鉴别;利用IRAP标记对‘华柿1号’×雄株10号F1代群体(6份)进行亲缘关系鉴定分析,结果表明,早期开花(5份)的材料来自同一个胚培苗。利用R02-SCAR标记筛选得到46份‘鄂柿1号’×雄株10号为候选PCNA类型的F1代。
其他文献
纽荷尔脐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Newhall’)是我国主栽脐橙品种,因采收期集中且以鲜食为主,采后贮藏保鲜是缓解销售压力的重要措施。柑橘采后生产过程主要包括果实清洗、防
从网络技术发展的角度入手分析,论述了 IPv6对工业以太网络的影响,指出现场总线技术正进入 E 网到底的以太网络时代。文中讨论并给出了基于以太网的工业控制网络体系结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