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语言学强调语言的精确性。清楚与精确被看作是修辞的两个基本要求。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应该避免模糊,含糊和不精确。然而,世界是复杂的,万物都带有模糊性和不定性。因而反映这个世界的语言也有某些模糊形态。长期以来这样的模糊语言在言语交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它却常常被人们忽视或误解。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模糊理论的出现,语言的模糊性才得到了重视。随着对模糊语言学的研究,模糊语言在交际中的表达功能和修辞效果才被重视起来。模糊理论不仅为修辞的辨正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也为之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尽管模糊修辞研究本身还很年轻,但它已经展示出了巨大的活力,并将在许多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通过比较来揭示英语和汉语模糊修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理论上来说,该研究是对模糊修辞理论的一个具体应用。它帮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思维的模糊性本质。众所周知,语言和思维相互依赖。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的各种形式,如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处理都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得以实施。因而研究英汉模糊语言能帮助我们牢牢掌握模糊现象,以及两种语言中模糊思维的模糊概念,模糊判断和模糊推理。 在实践上,研究英汉模糊修辞能有助于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通过对模糊修辞的研究将发现两种语言在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方面的许多相同点和不同点。英语教师可以越过这些表面现象,向学生揭示英汉模糊语言的本质。英语学习者也能够对这两种语言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此研究能帮助我们提高表达能力,并能通过对一模糊语言的理解和应用促进有效的交流。 模糊修辞并非研究静止的自然语言的模糊性,而是那些语言运用中产生的模糊现象。作为修辞学的一个分支,模糊修辞的成果反映在其基本理论的构建上。许多文章深入研究了模糊修辞的基本理论问题,如研究对象,范围,语言机制等等。这些材料为本文提供了理论基础。由于模糊理论和修辞的研究已经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因而这两个领域的成果也为本文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启示。英汉模糊修辞的确存在着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使得对两者的比较研究可能并可行。本文作者收集了大量模糊修辞的语料,这些语料将使本文的分析可靠并有说服力。通过比较,可以从模糊修辞实际研究的角度发现很多有趣现象。这些现象能进一步证明模糊修辞基本理论的正确性,并且证实在此领域还有广阔的研究空间。本文作者将全文分为六章: 第一章是对论文的大体介绍。首先,作者介绍了对语言模糊性研究的历史背景,指出语言的模糊性研究具有开放性:然后,作者讨论了模糊理论与现代修辞学之间的联系,并做出结论:模糊理论为修辞现象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解释框架;最后,作者简要介绍了模糊修辞研究的现状,该现状表明该研究发挥着巨大的活力并且有研究价值。 第二章进一步分析了模糊修辞的本质。首先,作者区分了模糊语言和模糊言语因为这是模糊修辞研究的前提。然后作者讨论了模糊修辞的定义及模糊修辞研究的对象和原则。 第三章着重分析模糊语言产生的客观和主观原因及其同模糊修辞的联系。其中主观原因被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从认知和心理学角度进行了研究。 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第四章从三方面讨论了英汉模糊修辞的相似点:首先,它们共有相同的语义不定性,简洁性及整体性的特点;其次,它们有相同的构成方式,或通过利用语言系统本身的模糊性,或通过利用传统辞格,抑或利用标点符号;再次,它们发挥着相同的作用,如认知和审美方面的作用等。 第五章具体分析了英汉模糊修辞的不同点。这些不同点通过两方面表现出来:模糊语言的非对应性及修辞手法的非对应性。然后作者讨论了造成这些不同点的原因并证实其根本原因是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的不同。 第六章为全文的结论。作者首先总结了本文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然后提出了一些在模糊修辞领域还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