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中的危机观研究——兼论对现代危机管理的启示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o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一直就有着“无灾不成年”的说法。几千年来,中国人与各类自然和人为灾难的顽强斗争就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因此,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在预防与应对各类危机时的智慧与经验就十分丰富,它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巨大而又宝贵的财富之一。然而,长期以来,这类智慧与经验一直被忽视,并导致了现代国民危机意识的缺乏,造成了中国在现代危机管理中的文化缺失。在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从电视中看到了日本民众井然的秩序和良好的心态。并从中感受到了日本民众的坚韧与顽强,观察到了灾难发生时灾民的冷静与从容。这种秩序冷静是由于长期教育而形成的,也与日本国民在政府的危机教育中所形成的危机观不无关系。同时也给了我们许多思考,日本所体现出的危机文化值得我们学习,使我们意识到了我国民众淡薄的危机观念在临时应对和处置危机时的不足;认识到培养民众危机意识、重视危机文化的重要意义。因此,学习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寻找古人在面对风险灾难时的应急观念,对进一步整合风险管理,培养民众的危机意识,建立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的现代危机文化,都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孙子兵法》诞生于2500多年前的春秋末期,是我国保存下来的最古老的兵书。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精粹,也是目前世界公认最早的“兵学圣典”。不仅在中国,在世界军事思想史上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其中的战争观、方法论以及一系列的战略战术思想,都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成为后世兵书的典范。它的理论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奴隶制和封建时代,至今依然指导着现代战争。除了战争理论和战争哲学,《孙子兵法》中深深的危机观念同样发人警醒,并时刻指导着我们在危机中能够积极应对、有备无患、以患为利、转危为安。本文从危机观的概念入手,剖析了危机观的内涵、维度与功能,阐述了研究危机观的意义和作用,并介绍了《孙子兵法》的内容和特点,分析了《孙子兵法》产生的背景及一系列危机观思想。从危机管理的三个过程——事前、事中与事后——对《孙子兵法》对现代危机管理的启示进行探寻,使其“古为今用”,为我们危机文化建设提供借鉴,也给我们的危机教育提出了建设要求和目标。使之成为建构未来中国危机管理思想体系的有用资源。
其他文献
企业外迁意味着税源的流失,会造成迁出地政府财政税收收入减少,影响迁出地经济社会发展。严重的企业外迁,甚至诱发政府财政风险和地区经济风险。近年来,由于内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
摘 要:健身气功·八段锦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也是我国传统的养生项目之一,在当今的养生学中是人们主要的研究对象。本文通过对八段锦的起源以及发展进行分析,总结健身气功·八段锦的发展特征,希望可以更好地促进健身气功·八段锦的发展。  关键词:健身气功;八段锦;发展特征  中图分类号:G85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7475(2019)07-137-01  1八段锦的基本属性
杜维善是杜月笙与四夫人姚玉兰生的第七子,他是一位知名收藏家和古钱币研究专家,自1991年起,杜维善先后多次向上海博物馆捐赠古钱币,其中最为珍贵的是丝路古钱币。  夫妇爱收藏  杜维善、谭端言夫妇的收藏情趣可以说是其先辈的延续。谭敬是上海滩有名的富豪、收藏家,谭端言是其二女儿,杜月笙也有收藏文物古玩的雅兴。杜、谭二位收藏钱币,在沪港之间也颇有名气。  1949年,杜维善遵父亲之命来到了香港。不久,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