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一直就有着“无灾不成年”的说法。几千年来,中国人与各类自然和人为灾难的顽强斗争就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因此,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在预防与应对各类危机时的智慧与经验就十分丰富,它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巨大而又宝贵的财富之一。然而,长期以来,这类智慧与经验一直被忽视,并导致了现代国民危机意识的缺乏,造成了中国在现代危机管理中的文化缺失。在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从电视中看到了日本民众井然的秩序和良好的心态。并从中感受到了日本民众的坚韧与顽强,观察到了灾难发生时灾民的冷静与从容。这种秩序冷静是由于长期教育而形成的,也与日本国民在政府的危机教育中所形成的危机观不无关系。同时也给了我们许多思考,日本所体现出的危机文化值得我们学习,使我们意识到了我国民众淡薄的危机观念在临时应对和处置危机时的不足;认识到培养民众危机意识、重视危机文化的重要意义。因此,学习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寻找古人在面对风险灾难时的应急观念,对进一步整合风险管理,培养民众的危机意识,建立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的现代危机文化,都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孙子兵法》诞生于2500多年前的春秋末期,是我国保存下来的最古老的兵书。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精粹,也是目前世界公认最早的“兵学圣典”。不仅在中国,在世界军事思想史上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其中的战争观、方法论以及一系列的战略战术思想,都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成为后世兵书的典范。它的理论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奴隶制和封建时代,至今依然指导着现代战争。除了战争理论和战争哲学,《孙子兵法》中深深的危机观念同样发人警醒,并时刻指导着我们在危机中能够积极应对、有备无患、以患为利、转危为安。本文从危机观的概念入手,剖析了危机观的内涵、维度与功能,阐述了研究危机观的意义和作用,并介绍了《孙子兵法》的内容和特点,分析了《孙子兵法》产生的背景及一系列危机观思想。从危机管理的三个过程——事前、事中与事后——对《孙子兵法》对现代危机管理的启示进行探寻,使其“古为今用”,为我们危机文化建设提供借鉴,也给我们的危机教育提出了建设要求和目标。使之成为建构未来中国危机管理思想体系的有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