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如何在信息的海洋中迅速有效地获取和利用信息已经成为每个公民必备的素质,社会各界也因此掀起了学习信息技术的浪潮。本人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各地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同的学生在原有的信息技术基础、学习动机、智力、元认知水平以及认知风格等多个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式都提出了个性化的需求。 教学最优化理论提示我们,当教学能够充分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差异,即教学以最大的个性化的方式进行时(也就是采用个性化教学时),将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应尊重并利用学生的个别差异,采用适合学生的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及评价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实现教学最优化。另外,社会的多元化发展需要个性化的人才,因而《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中就提倡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能力,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展开个性化的学习。 本文在分析已有个性化教学形式的不足的基础上,借鉴了因材施教、最近发展区、多元智能、认知风格和建构主义等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从整个“课程”的角度研究了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实施个性化教学的问题,分别探讨了信息技术课程个性化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策略与评价,提出了信息技术课程个性化教学的三种组织形式,总结了四条个性化教学原则。针对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学习动机、智能、元认知水平及认知风格方面的差异,本人对其他科目中已有的个性化教学策略进行了移植和改进,提出了分层激励—差异发展策略、基于专题的学习策略、多元切入的教学策略、 自主学习策略以及认知风格的匹配与失配策略等五种个性化教学策略,并根据上述策略设计了信息技术课程个性化教学的案例。最后,为了验证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实施个性化教学的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