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强调语文的工具性的同时,也要凸显其人文性,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却不尽人意。以工具性为主的观念根深蒂固,是影响语文人文性充分实现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有必要对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做进一步的调查和研究,促进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鉴于此,本文选取小学语文教学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真实的教学场景,采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缺失与重塑进行分析和研究。一方面,从理论角度,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缺失的现状及原因;另一方面,从实践角度,讨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落实人文性的问题,试图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重塑提供一些对策。本论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包括本研究的研究缘起及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及其必要性。本章首先对人文性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这两个概念进行了界定,再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这两个方面对小学语文教学实现人文性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述,这是本论文的立论基础,也是进一步讨论第二章的前提。第三部分主要分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缺失的表现及其原因这两大问题。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缺失的表现从教学过程中凸显工具性,缺失人文性和师生的人文修养不足这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说明;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缺失的原因从语文教育的片面功利性和师生自身方面的原因这两方面进行了详尽论述。第四部分为重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本章是论文的重点部分,主要从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指出教师是语文教学人文性实现的关键,学生是语文教学人文性实现的落脚点。根据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重塑。第五部分为结语。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贯彻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就必须提升自身人文修养,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人文教育,为建构学生的人文修养打好基础。而要使人文性落到实处,小学生自己也要付出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把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涵养自身的精神,发展成为人格健全的人,这样,我们才能实现人文性教学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