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歌苓新移民小说中的华人女性形象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boywang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新移民文学领域里的佼佼者,严歌苓在其新移民小说中对华人女性在异质社会、文化空间里的生存状况予以持续关注,这是其小说文学审美上的一个重要取向。本文引言部分描述了国内外严歌苓研究现状,阐明了选题意义及研究方法,并介绍了新移民小说的发展情况。学界多运用后殖民批评、精神分析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等批评方法,从人物形象、主题、叙事技巧等角度深入研究严歌苓作品中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技巧,对其新移民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的分类研究不够系统。本文的选题意义有三:一是对严歌苓新移民小说中的华人女性形象进行了分类研究。本文把严歌苓新移民小说中的华人女性形象分为早期华人女性、“土生族”和新移民女性三类人物,比较了三类女性形象的异同。二是从作家的女性观和移民经历两个方面对作家塑造这三类女性形象的原因进行了探讨。三是对作家新移民小说中女性书写的特色进行了总结,并与华裔女作家谭恩美进行了比较。本文主要运用的研究方法有:文本细读、后殖民批评、女性主义批评方法等。本文略述了新移民小说的发展情况,指出留学生文学开新移民文学之先河,新移民小说在跨文化的背景下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第一章分析早期华人女性的代表人物扶桑。扶桑是早期华人女性的代表,作为被拐卖的华人妓女,扶桑既是隐忍的女奴,又是生活的强者。在白人青年克里斯眼中,扶桑完成了从“神女”到“女神”的转变。第二章分析“土生族”华人女性的代表人物《太平洋探戈》中的阿翠和《风筝歌》中的英英。她们二人分别代表了“土生族”的两种生存状态,一种是向内,保持传统中华文化的道德理念和价值观;另一种则向外,反叛中华传统文化,接受西方文化价值系统,但二者都没有达到最初的目的,因而“土生族”不断在保守与开放中寻找自己的位置。第三章分析作家笔下的新移民女性形象的代表人物《红罗裙》中的海云与《栗色头发》中的“我”。她们分别代表了新移民女性的两种生存模式,即婚姻依附和艰难独立,前者作为合格的妻子、孤独的母亲和被排斥的外来者,在选择以婚姻方式换取生活资料的同时,多少要以牺牲个人的个体自由和独立为代价,后者作为一名来自祖国大陆的留学生,在异域求生的艰难中经历了来自异域、男性、资本、语言等多方面的压迫。第四章对以上三类女性形象进行了异同比较,指出她们的共同点在于她们都是边缘人,身上或多或少具有雌性的某些特征,不同点在于人物个性有差异,其女性意识也有不同,并体现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变化过程。第五章对作家的创作动因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作家的女性观和移民经历对其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严歌苓认为,女性的特质在于“雌性”,雌性的最高体现是母性,雌性是女性最原始本真的一部分,雌性受到压抑则意味着人性的缺失。移民生涯导致作家思想上的大洗牌,作家的世界观、审美观等发生变化,移民经历直接影响其创作。结语部分一是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对作家新移民小说中的女性书写特色进行了总结,二是将严歌苓与华裔女作家谭恩美进行了比较,指出二者的女性主义立场及表达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其他文献
近年来,脑卒中发病率逐渐上升,至2010年,脑卒中已成为中国单病种致残率最高的疾病[1]。有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存在呼吸肌功能减弱,膈肌作为人类呼吸的主要动力肌,提供平静呼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经过三十多年的循序发展和渐进演变,其具体政策内容也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实际发展情况在进行不断更新与完善。通过对1984年至2017年的农地流转政策及法律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在本质和规律的作用,以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等方面不同,中美两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某些方面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共同性,又具有各自的特殊性。在全球创
半滑舌鳎是分布在我国黄、渤海的特有鱼类,雌鱼明显具有较雄鱼生长快的特点,利用雌核发育方法诱导产生半滑舌鳎超雌鱼,通过与正常雄鱼交配,最终可培育生长速度快、个体大的全雌性
项目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目标任务的引领下,亲自动手完成一个项目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的实施使学生达到掌握教学计划内容的目标。在这一学习模式下,学生独立自主进
研究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痛风急性发作的情况,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研究方法:选取某三甲医院2014年1月1日到2016年12月31
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笔者用小陷胸汤加昧联合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42例,并设立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报告如下:
中国人崇尚“中庸之道”“克己奉公”等思想,这种中庸和谐的观念反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底蕴,同时也反映到词汇特别是委婉语词中。我们知道,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汉语
小城镇是联系区域城市和乡村的桥梁和纽带,其发展对促进城乡经济快速发展,缩小城乡贫富差距,缓解就业压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发展小城镇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促使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而交流的第一工具就是语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汉语作为语言交际的工具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