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钨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微量生命元素,钨氧转移酶在生物体系的氮、硫和碳的天然循环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催化作用。随着钨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逐步得到重视,及其模拟的功能配合物在探究钨酶的生理活性和催化机理研究中所作的突出贡献,使钨氧转移酶活性结构因子的仿生合成、生理活性以及催化机理研究成为研究热点。 通过钨酶的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研究表明,其活性结构因子由金属钨与二硫烯上的S原子配位而形成。多羟基酚由于其抗肿瘤和抗病毒活性,它的衍生物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多羟基酚作为抗氧化剂,可以影响体内金属的生物利用度,此外金属-儿茶酚配合物存在有趣的电子效应。这种电子效应和金属的多价态和配体电荷分布有关,是由于奎宁前线轨道和金属轨道能量之间存在的微妙平衡而产生,被认为是生物体中离子传输和儿茶酚/奎宁相关酶和生物分子的模型。本文以邻苯二酚为配体合成了一系列钨氧转移酶活性中心仿生配合物,并对其进行了IR、1HNMR和EPR等谱学表征和晶体结构测定,主要内容如下: 1 以含有邻位取代基的邻苯二酚位配体,在甲醇乙腈混合溶剂中与(n-Bu4N)4[W10O32]反应,分别向体系中加入乙二胺、1,2-丙二胺和1,3-丙二胺,得到三种呈手性八面体构型的单核钨配合物,(NH3CH2CH2NH2)3[WⅴO2(C6H4O2)2](1)、[(NH3CH2CH(NH2)CH3)2[WO2(C6H4O2)2](2)和(NH3CH2CH2 CH2NH2)2[WO2(C6H4O2)2](3)。 (a)EPR:虽然中心离子的价态不同,EPR信号不同,但配位结构相同。Wⅴ化合物因的d1电子组态而具有EPR活性,与牛奶中黄质氧化酶的EPR呈相似性,因此钨氧转移酶活性中心在进行电子转移时,配位场不变。 (b)NMR:利用NMR研究了配合物2与ATP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手性特征的1,2-丙二胺及邻苯二酚苯环的1H化学位移在与ATP混合前后均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分析得出:配合物中的金属离子在D2O中大多数均以W(Ⅴ)价态存在,但在与ATP共存时转化为w(Ⅵ),并与配体发生了解离。 2 以邻苯二酚位配体,在甲醇乙腈混合溶剂中与NaWO4·2H2O反应,分别向体系中加入乙二胺、1,2-丙二胺,得到两种结构截然不同的产物,(NH2CH2CH2NH2)2{Na2[μ2-(C6H6O2)2](C6H4OOH)2}(4)、[NH3CH2CH(NH2)CH3]{WO2(C6H4O2)2Na[NH2CH2CH(NH2)CH3]}n(5)。 (a)X单晶衍射:配合物(4)为独立的二金属钠簇合物,而(5)为一维链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