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前神仙小说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toum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宗教文化与文学艺术的相互关系这一视角为切入点,以宋前神仙小说为研究对象,通过具体作品的考察分析,探讨神仙思想与宋前小说的关系,剖析宋前神仙小说在神仙思想影响下形成的深刻原因和历史形态。本论文对宋前神仙小说产生的文化基础、发展历程、主题类型、文学意蕴等作了较为细致的探讨研究。全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引言包括概念界定、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研究价值。正文分为六章:   第一章揭示神仙信仰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思想渊源,分析宋前神仙思想的发展和传播情况。秦汉以来兴起的神仙方术之学,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宗教哲学以及社会政治现象。神仙方术的发展与统治阶级的提倡有关,它在社会上的流行,无疑又对道教乃至佛教的传播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二章探讨宋前神仙小说的发展历程。本章系统的梳理了神仙小说从先秦至隋唐的孕育、产生以至成熟的发展历程及其表现的形态差异,探讨了宋前神仙小说生成、发展、变化的基本轨迹,从宏观背景上对神仙小说的文化渊源、发展过程、演进规律、内在特征及文化意蕴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揭示神仙小说的总体特征,探讨其所蕴含的深层社会心理和文化意蕴。   第三章修道成仙:超越生命的追求与考验。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是道教追求的最高目标,以葛洪为代表的道教中人对此多有论述。围绕修道成仙这一主题,宋前神仙小说描述了多种多样的成仙途径,这些成仙途径在神仙小说中得到了生动形象的展现。本章还剖析了神仙小说热衷表现的神仙考验题材所蕴含的道教意蕴。   第四章神仙救世:尘世苦难的关注与拯救。道教是一种具有强烈救世情怀的宗教,救世思想是其最高宗教主张。围绕神仙救世这一思想原型,宋前神仙小说从救死扶伤、抵御灾害以及降妖除魔等几个层面形象生动的展现了道教救世思想区别于其他宗教的独特价值。神仙济世小说作为一种宗教文学,具有其自身特有的宗教意蕴,这种宗教意蕴是其区别于世俗文学的本质特征。   第五章仙凡婚恋:现实缺憾的补偿与满足。本章首先运用原型理论审视对中国文学产生重要影响的神女原型,并以西王母为例,阐述其从女神到女仙的形象变迁历程。两汉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仙凡婚恋小说大多徒具婚恋形式而不具备婚恋的实质内容,女仙降临尘世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世人完成某种政治使命,或引导世人修炼成仙,或奉天帝之命褒奖或救助德行出众之人。进入唐代,随着道教的世俗化倾向,神仙小说的宗教意图逐渐淡化,仙凡之间的情感表现出缠绵悱恻的特点。唐人小说中女仙的情感十分丰富,欲望的展现也十分大胆,表现出鲜明的世俗化倾向。   第六章游历仙境: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寻。本章对早期小说中的“理想国”、仙境体系、游历仙境小说之情节要素及仙境时空观等几个方面分别予以剖析,揭示神仙小说仙境观的演化历程及迥异于现实社会的独特时空观念。这种宗教化的游历仙境小说具有自身所特有的审美风格和艺术特征。   结语,归纳宋前神仙小说的审美特质以及对后世小说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其他文献
地域学派是研究区域环境与学术文化关系的样本,但为学界广泛关注的多为荆州学派、山东学派、湖湘学派、桐城学派、扬州学派和八桂学派等,其他地域学派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如清代
韦丰华是晚清时期广西地区影响较大的壮族诗人,在理论创作与文学创作方面皆有建树。良好的家学传统与以诗文为中心的交游圈,为韦丰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诗话《今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