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春晚小品中女性形象的建构及其文化阐释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j1901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女性始终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是人类永远不可或缺的一半。女性不仅与男性共同承担着人类繁衍生息、生存发展的重要使命,还在共同创造历史的过程中发挥着“半边天”的社会作用。无论是过去抑或现在,女性一直都是人类社会中一个非常大的阶层与群体。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女性的实际地位与其本身价值却相去甚远,女性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处于受压迫、受歧视的生存境况,即女性主义思想泰斗波伏娃所说的“第二性”。在电视剧、电影、报纸杂志、广告与网络等大众媒介中,女性形象时常被刻板化、妖魔化与边缘化,在男权中心意识形态与商业利益的合谋下,女性被象征性歼灭,患上了失语症。更有甚者,在央视春晚(以下皆简称为春晚)这一直接代表国家意志的主流传播平台上,女性形象仍旧未能得到公允真实的呈现,无论是外在形象还是内在气质,均未逃离传统父权文化对女性的约束与桎梏。在被建构与被传播的过程中,春晚小品中的女性形象不断变迁、更新,呈现出特定时代有关性别的流行叙述与想象。20世纪80年代,春晚小品塑造的大多是囿于家庭的传统妇女形象,她们受到传统文化的束缚,无法走出以男性为主导的封建家庭。20世纪90年代,春晚小品建构了一批寻求“舞台”的独立女性,传递的是社会对性别差异的重新审视。21世纪初,春晚小品塑造“多元化”的女性形象,某种程度上折射出新世纪人们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这些女性形象的变迁并非是相互替代的过程,而是依次叠加的过程,她们体现和映射着社会各个时期的不同风貌。从20世纪80年代的传统女性,到90年代的独立女性,再至21世纪的新兴女性,沿着三十余年春晚小品建构女性形象的轨迹,不难发现它与国家主导文化形态之间根深蒂固的勾连,一定程度上亦体现了该时期社会主流文化价值观及其对女性角色形象的主观选择与推崇。春晚小品中女性形象的变迁与演进昭示的并非是社会风尚、审美眼光的简单嬗变,而是国家意识形态、物质文明以及男权文化等各种权力进行微观运作的生动历史和符号映现。在春晚这个多方力量博弈的场域中,春晚小品建构的女性形象依旧存在着刻板化、妖魔化、他者化等问题,仍未能客观真实地再现女性。因此,作为代表国家主流话语的传播媒介——央视春晚,应更加积极地传递女性的声音,使女性的人格、价值与尊严得到应有的尊重。这或许能积极地引导电视剧、电影、广告与网络等大众媒介,客观、公正地展现女性形象,表达女性话语,为两性关系走向真正的独立、和谐与平等,开启一条重要的媒介通道。
其他文献
<正>小夹板治疗骨折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但手工制作的夹板逐渐表现出不规范和难以广泛推广,阻碍了走向世界的步伐。在传统餐固定夹板的基础上,应用力学机械原理并根据骨折临
会议
普通话的推广是一种语言规划活动。它是由官方或政府、机构、利益集团、个人对普通话的推广工作进行的有意识的干预和调节。本文运用Kaplan&Bal-dauf框架分析了普通话的推广
STEM教育不仅仅是包含数学、方程式和科学原理,它更是一种能够阅读、观察并分析信息、得出结论从而解决问题的创造性的方法。以《大气的压强》的教学为例,在新课引入、课中讨
按键与旋钮是汽车中控台上数量较多且操作较频繁的人机接口,整车厂需要对出厂产品的按键和旋钮手感特性进行定量测试,以衡量其与设计参数之间的差异,达到控制产品质量的目的[
王家卫的电影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以致于有一种台词或镜头被冠以"王家卫"式。他独树一帜的风格给了观影者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让观影者游走在他构建的迷离而又唯美的影像迷宫
西地那非或EMD360527/5对磷酸二酯酶5A的快速抑制作用可显著抑制心肌钠.氢交换通道(NHE-1),该作用可通过离体Wistar大鼠乳头肌急性酸化(胺)后细胞内几乎为零的pH复原过程加以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