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用小干扰RNA靶向干扰TIMP-1和TIMP-2的表达后,观察其对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过程中上游细胞因子PDGF及其信号组分的影响。方法:将5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5组(n=10):正常组、模型组、阴性对照组、TIMP-1 siRNA治疗组及TIMP-2 siRNA治疗组。利用经典的CCL4造模方法进行肝纤维化模型的构建,即除正常组以外,其他四组均给予40%CCL4皮下注射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从大鼠尾静脉按每千克体重分别注射0.25mg TIMP-1 siRNA质粒、TIMP-2 siRNA质粒以及阴性对照质粒,用同等剂量0.9%氯化钠注射液分别注射入正常组与模型组大鼠体内,3次/周。12周后处死大鼠,采用胶原酶和链蛋白酶体内门静脉灌注消化肝脏细胞,经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免疫荧光染色检测Desmin蛋白、α-SMA蛋白和vimentin蛋白的表达,鉴定肝星状细胞(HSC);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HSCs中TIMP-1和TIMP-2的干扰效率,并检测PDGF-BB和PDGFRβmRNA的表达,蛋白印迹法检测PDGF-BB及受体、RAS及其p-ERK1/2在大鼠HSC中的表达。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两个小干扰RNA组中TIMP-1和TIMP-2 mRNA的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及阴性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另外,与模型组及阴性对照组相比,PDGF-BB及受体mRNA的表达也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blot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其他四组肝纤维化大鼠HSC中PDGF-BB及受体以及p-ERK1/2的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TIMP-1和TIMP-2siRNA治疗组大鼠HSC中PDGF-BB及受体及其p-ERK1/2的表达相较模型组及阴性对照组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TIMP-1和TIMP-2siRNA治疗组间相比,PDGF-BB及受体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体内试验进一步揭示了用小干扰RNA靶向干扰TIMP-1和-2的表达后可以有效地下调上游细胞因子PDGF及其受体的表达,进而导致p-ERK1/2蛋白的表达降低,最终抑制HSCs活化增殖、减轻肝纤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