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业压力是中学生群体所面临的最主要的压力。不同的压力感受会引发不同的应对策略。国内已有系统研究外显学业压力感受的相关文献,但是对于内隐学业压力感受,国内还没有见到相关研究。本研究目的在于,通过考察中学生内隐学业压力感受与外显学业压力感受结构特征,内隐学业压力感受的发展特征及其与人格、学业成绩、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进一步研究人格、压力感受结构对压力应对策略的影响。本研究在参考以往内隐联结测验(IAT)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学生进行访谈以及对类别条目排序和筛选,编制学业压力感受测验的计算机程序;通过问卷调查法,采用“中学生学业压力源问卷”、“中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中学生学业压力应对策略问卷”、“中学生人格五因素问卷”等四个问卷,对初一到高三年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问卷调查、IAT实验、结构方程技术等方法,对中学生内隐学业压力感受进行系统探讨。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中学生内隐压力感受和外显学业压力感受存在结构分离性。(2)中学生内隐学业压力感受不存在性别、家庭来源、学校类型差异,但年级差异显著。这一差异主要体现在初一、初二和其它各年级差异显著,初三到高三年级差异不显著。(3)中学生内隐学业压力感受与学业成绩、学业自我效能感受不存在显著相关。外显学业压力感受与能力效能感和适应效能感存在显著负相关,与学业成绩相关不显著。(4)中学生内隐学业压力感受与人格类型中的宜人性、谨慎性、开放性存在显著相关。其中开放性对内隐学业压力感受具有显著预测作用。外显学业压力与谨慎性存在显著相关,与其它人格因子相关不显著。(5)谨慎性与被动应对策略有显著负相关,情绪性和外显学业压力感受与被动应对策略有显著正相关;外向性、宜人性、谨慎性、开放性与维持性应对策略有显著正相关,两种学业压力感受与维持性应对策略相关不显著。外向性、宜人性、谨慎性、开放性以及内隐学业压力感受与主动应对策略有显著正相关,外显学业压力感受与主动应对策略相关不显著。(6)结构模型验证,外显学业压力感受对被动应对策略有直接影响作用,内隐学业压力感受对主动应对策略有直接影响作用。本研究新颖之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研究范畴上,本研究主要通过借鉴国内外对学业压力感受和对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来构建本研究的内容体系。深化了学业压力感受的研究,扩展了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范畴。在研究方法上,采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内隐测验法、问卷调查法等多种方法,避免了单一研究方法的局限。其中,采用内隐联结测验IAT来研究学业压力是本研究与既往研究相比的一个突破,是对学业压力内隐社会认知研究的一个有益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