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河是辽宁儿女的母亲河,千百年来给沿岸人民造福的同时,也给沿岸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治理好辽河是利民于千秋万代的工程,防洪堤坝建设是防治水患侵扰最直接、最有效的水利工程。时间进入到近代,辽河流域的堤防建设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民国以来辽河流域开始了大规模的水患治理和堤坝建设。本文研究界定的时限是1912~1931年间,通过分析这一时期辽河流域堤坝建设的情况;总结出堤坝建设呈现的特点;也从堤坝建设中得到了重要的经验。文章主体从三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主要是介绍民国时期辽河流域的水患及堤坝建设情况。其中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记述了历史上严重的水患情况,其中重点描述了民国时期辽河流域两次最为严重的水灾。其次,叙述了从古代到近代的辽河流域的河道整治情况及其实际效果。再次,进一步说明了近代水利和堤坝专门管理机构的建立与相关管理制度的实施。另外,重点论述了这一时期辽河流域堤坝建设工程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列举了当时堤坝建设中典型的纠纷及其解决的办法。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要部分。通过前面的论述,重点分析了民国时期辽河流域堤坝建设的特点。分析总结出五大特点:第一,说明了辽河流域从以疏浚为主的治理转化为以防洪为主的堤坝建设。第二,阐明了民堤已经成为当时堤坝建设的主流。第三,进一步说明了治水和利水相结合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第四,进一步阐明了广泛吸纳近代堤坝建设的先进技术对堤坝工程的重要性。第五,以奉天省城为例重点说明了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堤坝建设体系已经形成。第三部分,是通过对民国时期辽河流域堤坝建设的研究而得到的经验。主要经验包括:堤坝建设需贯彻治水和利水统筹兼顾的思想;并要完善民间自我管理与维护的制度;同时堤坝建设更需要资金的多元化筹集。总的来说,辽河流域的堤坝建设是一项既长远又系统的工程,是需要一代一代人不懈的努力。无论是古代辽河流域人民修筑简单的堤防;还是晚清政府系统的修筑堤坝:还是民国时期的政府和民众大力的疏浚河道、修筑堤防。更不管各个时期堤坝建设的成果如何,防灾效果好坏,都是值得我们总结和借鉴的,这些都是一笔宝贵的历史经验和财富。相信辽河流域防洪前景会更加美好,堤防工程也将更加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