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思想便已开始萌芽,其思想理论大大领先于西方国家,是我国当代职业技术教育学思想的理论源泉。1983年国务院学位办将职业技术教育学正式列入专业目录,至此职业技术教育学成为下属于教育学的一门独立的二级学科。经过二十七年的发展历程,逐步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学科体系,基本形成了完整的学科理论框架,并形成了社会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学科点共同繁荣发展的学科发展局面。农林高校在二十一世纪初开始设立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属于硕士层次的学历教育,迄今为止已有四所农林院校。通过文献检索和调查分析,总体来说,农林高校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发展状况是良好的。但是,由于兴起时间较晚,发展力量薄弱等原因,导致学科发展存在盲目照搬师范院校模式的嫌疑,在学科体制、研究范式、师资力量和生源质量等一些方面有待进一步改善。如何在现有学科体系下,发挥农林院校优势促进学科良性发展,是农林院校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当务之急。学科发展要满足社会的需求、适应学校的发展、帮助学生成才,这既是学科发展的出发点和也是落脚点。因此,学科特色发展是农林高校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通过对农林高校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发展历程的概述,研究农林高校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在农林高校的角色定位,总结学科发展的形成特点,预测学科发展的未来趋势,分析学科特色发展的影响因素,探索农林高校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特色发展之路。在新的历史时期,职业技术教育学可以依托农林高校的院校优势,创新教育学的传统研究范式,也为农林高校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本文对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整体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农林高校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发展的特点,同时重点对农林高校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特色发展进行了设想和展望。并创造性的提出农林高校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特色发展的可行性措施:学科特色发展应该立足农林高校的院校优势,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和跨学科研究;应该凸显农林高校的社会服务性,紧密联系社会实际,设立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学等相关研究方向,将学科特色发展与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相联系,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智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