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案例的汉英交传质量评估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jza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际间的交流日趋频繁,人们对口译质量的期望越来越高。虽然译界人士和雇佣单位意识到口译质量评估的意义,但一来苦于缺乏科学客观、易于操作的评估手段,二来亦难找到从事评估的专门机构和人才,也就没有对口译质量的评估进行过多的关注。(蔡小红,2006:100)本研究主要以口译质量评估为理论基础,以两场口译案例即《音乐人黄国伦在新加坡城市丰收教会所作见证交传》和《莫言诺贝尔文学奖发布会交传》为语料,旨在研究口译质量评估问题。笔者在对这两场交传案例进行质量评估时,避免了前人评估的片面性问题,不但对译语成果进行分析,还深入口译过程进行详细分析后发现,“莫言”口译任务的特点是正规的双向式交流,而“黄国伦”口译任务的特点是单向式的演讲;讲话者莫言语音清晰、语速缓慢,而讲话者黄国伦却语速较快,且时常中英混杂;“莫言”口译现场的条件是译员可以坐在讲话者身边做笔记,而“黄国伦”口译现场的条件是译员可以站在讲话者身边但不能做笔记;“莫言”译员的译语拖沓啰嗦,而“黄国伦”译员的译语产出则迅速、简洁、流畅;“莫言”现场口译听众的反应是迟疑,而“黄国伦”现场听众时常鼓掌。综合译语成果分析和口译过程分析后笔者得出,“莫言”的翻译错误大部分是由于缺乏译前准备、没有注意中英语言文化差异等主观原因造成的,而“黄国伦”的翻译错误大部分是由于讲话者黄国伦语速过快等客观原因造成的,而此种情况下若只注重口译成果分析,则不大可能知道“莫言”和“黄国伦”各自翻译错误的原因,也不大可能知道这两场口译的译员在何种情况下因何原因作出的口译译语选择,却很可能只知道“莫言”的口译译文不理想或其口译使用者的反馈不理想,很可能只知道“黄国伦”的口译译文有些错误,但其口译听众的反馈不错,这样的分析就很有可能错怪译员为当时当场口译的大局出发所作的译语选择,误认为译员的口译服务质量不好。总而言之,研究发现:1)不能单凭“莫言”和“黄国伦”各自的口译译文或口译使用者对口译质量的反馈断定口译质量的好坏,而应该综合考虑各自口译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后再下定论;2)不同的口译使用者对“黄国伦”和“莫言”两场不同的口译任务有不同的期待和不同的评估标准。最后,由于笔者水平有限,而且本文是针对具体的两场口译案例进行质量评估,故难免有局限性,不过笔者还是希望本文能够为今后的职业口译质量评估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其他文献
ArcObjects是一个功能强大的GIS组件库,利用ArcObjects提供的SceneViewerControl控件结合VisualBasic6.0开发工具,通过“贴图法”构建图像模型,较好地实现了树木景观的可视化建模,在视觉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传统点结构光传感器将激光器和CCD传感器固定在精密背架上,限制了其测量范围。将激光器与CCD摄像机分离,并给出了标定方法。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拓展了点结构光传感器的应用领域。
3 位模型研究历史回顾 随着空间技术和计算技术的发展,位模型理论和方法研究先后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不同的发展阶段。从早期单一的地面重力异常球谐分析,单一的卫星跟踪数据球谐分析,到后来的地面和卫星数据相结合,位模型研究的发展速度、规模及水平已经发生了过去难予想象的巨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是联系本班任课教师的纽带,是协调学校各种教育活动的枢纽,一个班级“班风”和“学风”的好坏和班主任工作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班主任工作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班主任工作,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班干部,指导学生自己管好自己    现代教育把学生作为主体来对待,这是教育民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