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 OLP)患者人格特征的共性以及经历生活事件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期为口腔扁平苔藓的精神病因学方面应激机制提供一定理论基础。方法:收集60例临床及病理检查确诊为OLP的门诊患者,并随机收集60例未患OLP的龋病患者为对照组。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测量人格特征,采用生活事件测量生活事件得分,并对人格特征量表与生活事件量表进行相关分析,各量表数据均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艾森克人格问卷测量结果:OLP组P(54.89±14.97),N(52.37±8.14);对照组P(50.18±9.23),N(47.59±12.03),经统计学检验有统计学意义。①EPQ得分与年龄的关系中:OLP组P分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在35岁-44岁、45岁-54岁、55岁-64岁三个年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N分在35岁-44岁、45岁-54岁两个年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E分随着年龄增加而减小,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L分无明显变化趋势,也无统计学意义。②EPQ得分与性别的关系中,男性OLP患者与对照组EPQ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女性OLP患者与对照组EPQ得分相比:P分、N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E分及L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EPQ得分与文化程度的关系中,在小学和中学组,OLP患者与对照组EPQ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大专以上组,OLP患者与对照组相比,P分及N分有统计学意义(P<O.05),E分及L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④EPQ得分与婚姻状况的关系中,未婚和已婚两组中, OLP患者与对照组EPQ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生活事件量表(LES)结果显示:OLP组总生活事件分(71.65±19.32),正性生活事件分(20.32±9.83),负性生活事件分(49.74±13.75);对照组总生活事件分(60.25±18.62),正性生活事件分(41.34±13.27),负性生活事件分(16.18±8.66)。OLP组总生活事件和负性生活事件得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说明OLP患者经历负性生活事件明显高于对照组。OLP组正性生活事件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OLP患者的EPQ量表与LES量表相关分析的结果:负性生活事件分与精神质(P)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288,P<0.01),与神经质(N)也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392,P<0.01),正性生活事件分与神经质(N)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278,P<0.05)。结论:1.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具有明显的精神质和神经质,具有情绪不稳定、固执特点,表现出常常焦虑、紧张、易冲动等情绪。OLP患者精神质特征有随年龄增加而增强的趋势,且在35岁-64岁年龄段明显;而神经质特征在35岁-54岁年龄段明显;女性OLP患者精神质和神经质均较明显;随年龄增加OLP患者表现出渐渐向内向型发展的趋势;学历在大专及以上的OLP患者精神质和神经质都较明显。可见,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可能是OLP患者的人格特征的影响因素。这就指导我们对不同的人格特征进行干预时,可能结合不同年龄、性别、文化层次等选用针对性的心理学方法,制订适合不同心理特质人群的心理训练方案。2.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经历负性生活事件较多,而正性生活事件较少,可能导致心理应激的出现。口腔扁平苔藓患者中精神质和神经质与经历过多的负性生活事件有关,可能决定了其对负性生活事件这一应激源的认知和评价上也不同于正常人,而作为应激源的负性生活事件可能导致患者人格特征的改变,如此恶性循环可加剧应激状态的产生和发展,从而有可能导致OLP的发生和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