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门氏菌是条件性细胞内寄生菌,分类上属于肠杆菌科沙门氏菌属,能引起人和动物的伤寒、副伤寒和急性胃肠炎等多种疾病。沙门氏菌也是世界上引起食物中毒最多的病原菌,在医学、兽医学和公共卫生学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鼠伤寒沙门氏菌是引起人和动物沙门氏菌病的主要血清型,是沙门氏菌病研究的模式细菌。沙门氏菌的菌毛是其表面的纤细结构,与细菌黏附上皮细胞及在小肠粘膜的定殖有关。表达Ⅰ型菌毛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在小鼠各组织脏器内的定殖能力高于不表达Ⅰ型菌毛的细菌。体外试验表明Ⅰ型菌毛能特异性介导沙门氏菌对骨髓源树突状细胞的黏附和侵袭,该树突状细胞的表型与小肠Peyer氏结的树突状细胞亚群相近。鉴于树突状细胞强大的免疫提呈功能,Ⅰ型菌毛的表达有可能增强机体对沙门氏菌及其所携带的外源抗原的免疫反应。本研究即基于此推论,探讨了Ⅰ型菌毛对鼠伤寒沙门氏菌及其所携带外源抗原的免疫反应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构建了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和含Ⅰ型菌毛基因簇的鼠伤寒沙门氏菌AZB109-p44h-gfp、AZB117-p44h-gfp,和表达GFP但不含Ⅰ型菌毛基因簇的鼠伤寒沙门氏菌AZB109-p33h-gfp、AZB117-p33h-gfp。研究证实重组沙门氏菌能表达GFP,且表达的GFP均具有免疫原性。菌毛抗体凝集试验证实AZB117-p44h-gfp能够表达Ⅰ型菌毛,而AZB109-p44h-gfp未表达Ⅰ型菌毛。另两株不含Ⅰ型菌毛基因簇的重组细菌不表达Ⅰ型菌毛。2.将重组菌AZB109-p33h-gfp(fim~-)和AZB109-p44h-gfp分别通过口服和腹腔注射途径免疫小鼠,检测了小鼠的体液和粘膜免疫反应。重组菌产生的血清IgG和肠道IgA水平没有显著差异。3.将重组菌AZB117-p33h-gfp(fim~-)和AZB117-p44h-gfp(fim~+)通过口服途径免疫小鼠,检测了小鼠的免疫反应。表达Ⅰ型菌毛的沙门氏菌免疫小鼠产生的针对沙门氏菌及其所携带外源抗原GFP的血清抗体水平和细胞免疫水平均显著高于不表达Ⅰ型菌毛的沙门氏菌免疫组小鼠。二免后4周,沙门氏菌血清IgG平均滴度分别为9625和2960;沙门氏菌抗原刺激的IFN-γ浓度分别为990 pg/ml和106 pg/ml。二免后4周抗GFP血清IgG平均滴度分别为2400和150;GFP刺激的IFN-γ浓度分别为186 pg/ml和8pg/ml。4.皮下注射方式免疫重组菌AZB117-p33h-gfp(fim~-)和AZB117-p44h-gfp(fim~+)时,表达Ⅰ型菌毛的沙门氏菌AZB117-p44h-gfp(fim~+)免疫小鼠产生的针对沙门氏菌的血清抗体水平和粘膜抗体IgA水平均显著高于不表达Ⅰ型菌毛的沙门氏菌免疫组。二免后2周IgG平均滴度分别为3240和314;二免后4周分别为41600和18844。但针对沙门氏菌的细胞免疫水平与无Ⅰ型菌毛表达的沙门氏菌免疫组没有显著差异,沙门氏菌抗原刺激的IFN-γ浓度分别为3166pg/ml和2923pg/ml。表达Ⅰ型菌毛的沙门氏菌免疫小鼠产生的针对其所携带外源抗原GFP的血清IgG水平显著低于不表达Ⅰ型菌毛的沙门氏菌免疫组,二免后4周平均滴度分别为4800和40000;细胞免疫水平则略低于不表达Ⅰ型菌毛的沙门氏菌免疫组,GFP刺激的IFN-γ浓度分别为1953pg/ml和2631pg/n’d,差异不显著。5.皮下注射途径免疫重组菌AZB117-p33h-gfp(fim~-)和AZB117-p44h-gfo(fim~+)诱导小鼠产生的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均显著高于口服免疫途径。6.腹腔注射途径免疫重组菌AZB109-p33h-gfp(fim~-)和AZB109-p44h-gfp(fim~+)诱导小鼠产生的的体液免疫水平与口服免疫途径没有显著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