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MP1及HER2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来源 :广东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WU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旨在了解EB病毒潜伏膜蛋白1(LMP1)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鼻咽非角化性未分化癌和正常鼻咽粘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二者的相关性,探讨LMP1、HER2在鼻咽非角化性未分化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LMP1、HER2基因蛋白及相应mRNA在鼻咽非角化性未分化癌和正常鼻咽粘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根据资料特点分别使用卡方检验、方差分析、t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及spearman相关性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LMP1蛋白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呈棕黄色或棕褐色不同强度的染色。54例鼻咽非角化性未分化癌组织中LMP1蛋白的平均光密度为0.1883±0.0355,28例正常鼻咽粘膜组织中LMP1蛋白的平均光密度为0.1154±0.021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MP1 mRNA在鼻咽非角化性未分化癌中的平均△Ct值为11.732±0.8735,在正常鼻咽粘膜组织中的平均△Ct值为13.631±0.7921,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HER2蛋白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呈棕黄色或棕褐色不同强度的染色。54例鼻咽非角化性未分化癌组织中HER2蛋白的平均光密度为0.3567±0.0379,28例正常鼻咽粘膜组织中HER2蛋白的平均光密度为0.1241±0.031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ER2 mRNA在鼻咽非角化性未分化癌中的平均△Ct值为20.7125±0.0825,在正常鼻咽粘膜组织中的平均△Ct值为22.9843±1.5820,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LMP1、HER2的蛋白及mRNA表达与鼻咽非角化性未分化癌侵润程度,淋巴结转移范围,TNM分期有关(P<0.05);LMP1、HER2在鼻咽癌患者不同性别及年龄阶段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MP1、HER2蛋白及mRNA在鼻咽非角化性未分化癌组织中表达有相关性(P<0.01)。   [结论]   1.LMP1与HER2在鼻咽非角化性未分化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鼻咽粘膜组织中的表达,提示LMP1、HER2与鼻咽非角化性未分化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2.LMP1与HER2的表达与鼻咽非角化性未分化癌侵及范围,淋巴结转移范围,TNM分期有关。LMP1与HER2在鼻咽非角化性未分化癌患者不同性别及年龄阶段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LMP1与HER2可能可以作为判断鼻咽非角化性未分化癌的生物学指标之一,以及作为治疗鼻咽非角化性未分化癌的靶点。   3.LMP1与HER2在鼻咽非角化性未分化癌组织中表达有相关性,提示LMP1与HER2在鼻咽非角化性未分化癌的发病机制中存在着协同调节作用。  
其他文献
研究表明,在总头数与预期穗数相等的有效分蘖终止期,采取深中耕与镇压相结合的控制措施,可使有效分蘖与无效分蘖间形成一个“断档”阶段,拉大有效生育与无效生育的距离,减少
[目的]   1.报告1例棘状外瓶霉所致暗色丝孢霉病的临床病理和真菌学特点。   2.探讨真皮毛孢子菌和棘状外瓶霉的小鼠致病性。   [方法]   1.棘状外瓶霉的真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