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多糖贮积症Ⅱ型IDS基因突变谱分析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zhen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黏多糖贮积症II患者家系IDS因突变谱研究,综合分析IDS因突变的热点区域、突变方式,并试图探讨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   方法:以22黏多糖贮积症II患者家系为研究对象,进行1.全部9外显子突变检测;2.进行基因-基因重组突变分析;3.对1女性患者在确认碱基变异的基础上进行X色体失活分析。   结果:1.本组22患者的IDS因中共发现17突变或变异,其中包括6错义突变、2无义突变、1同义突变、2小片段缺失、1小片段插入、2大片段缺失和3基因-基因重组突变,其中13突变分别只在一位患者及其家系中发现,有6种变异在国际上未见报道。2.本组MPSII者进行系统的重组-基因重组分析,发现4患者带有重组突变,占被检测患者人数的18%。3.1女性MPS II者家系进行基因突变分析,发现该患者带有1未见报道的同义突变,并通过对X色体失活分析,推测其发病机制与不带有变异的父源等位基因发生X色体非随机失活有关。4.有母亲标本的9MPS II者家系检测结果表明母亲均为相应突变的杂合子。   结论:1.本组患者IDS因突变主要涉及点突变、小片段插入和缺失,突变区域主要集中在IDS因外显子235689,其中以外显子93为集中占总被检患者人数的41%。2.发现IDS因突变呈高度异质性。3.9家系检测结果表明患者突变均遗传自母亲而非自发突变。4.基因-基因重组突变与重型表型关系密切,点突变、小片段缺失或插入与表型关系复杂。
其他文献
散文写到一定境界,就不再讲究所谓的写作手法多么新鲜写作技艺有多高超构思有多精妙。重要的是在一个相当漫长的写作过程中,你的写作是否与你的成长相关,是否能够体现诸如思
期刊
目的: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其中由高脂血症引起的急性胰腺炎呈明显增多趋势,它已成为继胆道疾病、饮酒之后最常见的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