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黏多糖贮积症II患者家系IDS因突变谱研究,综合分析IDS因突变的热点区域、突变方式,并试图探讨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
方法:以22黏多糖贮积症II患者家系为研究对象,进行1.全部9外显子突变检测;2.进行基因-基因重组突变分析;3.对1女性患者在确认碱基变异的基础上进行X色体失活分析。
结果:1.本组22患者的IDS因中共发现17突变或变异,其中包括6错义突变、2无义突变、1同义突变、2小片段缺失、1小片段插入、2大片段缺失和3基因-基因重组突变,其中13突变分别只在一位患者及其家系中发现,有6种变异在国际上未见报道。2.本组MPSII者进行系统的重组-基因重组分析,发现4患者带有重组突变,占被检测患者人数的18%。3.1女性MPS II者家系进行基因突变分析,发现该患者带有1未见报道的同义突变,并通过对X色体失活分析,推测其发病机制与不带有变异的父源等位基因发生X色体非随机失活有关。4.有母亲标本的9MPS II者家系检测结果表明母亲均为相应突变的杂合子。
结论:1.本组患者IDS因突变主要涉及点突变、小片段插入和缺失,突变区域主要集中在IDS因外显子235689,其中以外显子93为集中占总被检患者人数的41%。2.发现IDS因突变呈高度异质性。3.9家系检测结果表明患者突变均遗传自母亲而非自发突变。4.基因-基因重组突变与重型表型关系密切,点突变、小片段缺失或插入与表型关系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