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衡条件下普惠金融创新发展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jian425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存在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当然也包括普惠金融领域。普惠金融,也称包容性金融,是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的进一步延伸。中国推行普惠金融政策已经有了一段时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普惠金融的实施在现实中遇到了发展不平衡以及是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当前,金融机构践行的普惠金融理念是为社会各阶层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主要考虑的是为弱势群体提供一定的金融服务,对弱势群体是否可以通过获得的普惠金融服务增强自身的发展能力则考虑不足。发展不平衡与是否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如果普惠金融仍然在原有的轨道上运行,按照原有的理念开展业务,其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就会依旧存在,就不能够有效地支持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普惠金融也就难以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研究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将普惠金融与中国的转型升级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分析区域间普惠金融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和本质,以创新的理念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首先对中国普惠金融区域间发展的结构不平衡性进行分析,然后分别从空间溢出效应和风险溢出效应的视角研究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溢出效应的不充分性,由此解释发展不平衡性的原因所在。在此基础上,研究新的普惠金融发展模式:开发性普惠金融,分析推行开发性普惠金融的必要性、工作目标及其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全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通过普惠金融指数、普惠金融基尼系数和普惠金融结构集中度的分析,论证了中国区域之间普惠金融的发展存在不平衡性。构建普惠金融指数,测度并分析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结果显示:中国普惠金融总体水平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是,东、中、西部区域之间普惠金融发展的不平衡性依然存在。区域间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由东到西递减,东部地区的普惠金融发展程度好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分维度观察,三个区域普惠金融发展均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在渗透性维度中,东部地区发展较好,西部地区发展较为薄弱;接触性维度中,中部和西部地区发展路径相似,东部地区金融服务接触性发展程度好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效用性维度中,中部地区效用性维度发展更为薄弱,劣于西部地区。运用普惠金融基尼系数测算出的结构集中度能够反映普惠金融发展结构是否平衡和合理。结构集中度越高,中国普惠金融发展越不平衡,可能存在一个地区普惠金融发展只重视金融服务的渗透性而忽略金融服务的接触性,而另一个地区只重视金融服务接触性而忽视渗透性作用。从测算结果可知,中国普惠金融存在结构不平衡性,区域间渗透性维度的发展不均衡最为突出。运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模型对中国区域间普惠金融发展结构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三个区域的渗透性维度处于结构劣势状态。运用改进的霍特林模型对东、中、西部三个区域的普惠金融空间溢出效应产生的条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普惠金融产品及服务的价格不仅与自身成本有关,还与区域之间单位距离成本有关。以中部地区的普惠金融为分析对象,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是否会对中部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产生空间溢出效应取决于地区之间普惠金融产品的相对价格以及单位距离成本。相对价格越低,单位距离成本越小,区域之间的空间溢出现象就越明显。当东部地区或西部地区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得到的普惠金融产品及服务的利润越高时,普惠金融就越容易向中部地区渗透,空间溢出效应就越强烈。通过空间模型实证分析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是否会对中部地区的普惠金融发展产生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普惠金融接触性维度发展会对中部地区产生一定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普惠金融渗透性和效用性维度发展会对中部地区产生一定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这说明中国区域之间普惠金融的空间溢出效应发展不充分,区域之间普惠金融发展的正向协同联动效应没有完全形成,这种不充分的空间溢出效应导致了区域之间普惠金融发展的不平衡。基于互联网金融视角研究普惠金融发展的风险溢出效应,发现互联网金融行业与银行业存在着正向、非对称的双向风险传递。且银行业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溢出效应要大于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的风险溢出效应。当互联网金融出现较大波动时,银行业面临的收益率损失增加0.26%;互联网金融行业对银行业的风险贡献度是3.68%。反之,银行业出现较大波动时,互联网金融面临的收益率损失将增加0.88%,银行业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贡献度高达16.06%。互联网金融存在有利于普惠金融发展的一面,但其发展不充分也有可能因风险的暴露导致普惠金融发展不平衡。论证推行开发性普惠金融的必要性,提出开发性普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开发性普惠金融重视“造血”机制,是普惠金融的深化发展。发展开发性普惠金融有助于解决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向高质量发展。开发性普惠金融注重与国家战略相结合,支持乡村振兴是开发性普惠金融的首要工作目标。开发性普惠金融通过激活弱势群体的金融消费内生动力和转变弱势群体的融资及生产方式,将弱势群体的生产与现代化产业有机地联系为一个整体,从内生的角度提高弱势群体的自身发展能力,使得弱势群体借助开发性普惠金融增强自身的“造血”机制。基于开发性普惠金融的理念实现乡村扶贫和支持农户投融资。通过分析可知,平衡增长路径上的人均产出受到金融教育的影响。可以通过开发性普惠金融的业务流程,给予农户较多的金融素养培训,传播必要的农业产业化理念以及农业供应链金融知识,使农户有意识地加入农业产业链的分工合作。提高农户使用金融设施和金融产品的能力,尤其是合理运用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能力,保持农户对农业发展的乐观心态,提高农户农业投资水平及农业投资效率。运用重复剔除纳什均衡的分析方法,探讨农业企业和农户之间关于农业投资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农业企业农业投资的意愿会影响农户的农业投资,农户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会审时度势地进行农业投资。可以通过开发性普惠金融支持广大农户融入到农业产业化的产业链中,支持农户与农业核心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使农户与农业核心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未来乡村的扶贫创新可以从鼓励金融机构提供与开发性普惠金融有关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着手,针对弱势群体开展基于产业链分工合作的开发性普惠金融服务,通过开发性普惠金融纠正扶贫政策的目标偏差,对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实施精准定位,从而有效减缓贫困。从三个层面提出推行开发性普惠金融发展的工作思路。提出基于分工协作的开发性普惠金融发展战略,建立全国布局的开发性普惠金融工作系统,加强开发性普惠金融的基础设施建设。
其他文献
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环境下,数字作品的传播和利用给传统版权律制度带来了严峻挑战,司法实践中版权侵权案件变得愈加复杂。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性等特征,其出现
目的 了解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郑州市各医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4-10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公立医院开展原发性
背景: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期阶段,随着人口老龄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率增加、以及医疗进步使得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寿命延长,导致心力衰竭的患病率持续升高,且其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5年病死率达半数以上,近1年内因心衰住院的比例高达32.8%,已经成为我国解决心血管疾病所面临的主要挑战。NT-pro BNP是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生物标志物,其对心衰的筛查、诊断、鉴别诊断、预后评估、
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阅读占有了很大的比例。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语文阅读的教学还是存在很多弊端,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产生这些状况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教
从世界范围看,高管激励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领域。在中国转型制度背景下,企业通过高管激励来促进企业绩效提升的现象非常普遍,但对中国企业来说,高管激励制度的建立是否对企业绩效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作用一直以来都是学术工作者探讨的话题。就目前国内外关于高管激励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来看,仍没有达成一致的结论,不管是两者关系的方向还是两者关系的强度都不尽相同,没有办法获得一个统一的综合性定论。为进一步明晰中国情
在高中的学习生活中,语文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语文水平的提高能够明显带动学习成绩的提高。然而对于高中学困生而言,想要提高语文学习水平并非易事。众所周知,在语文学习
目的:通过测定血清Pro-BNP(脑钠肽前体)、MYO(肌红蛋白)、RDW(红细胞分布宽度)水平,分析三者与慢性心衰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探讨三者联合检测对慢性心衰的临床诊断价值,为临床医师早期、快速、准确识别慢性心衰患者提供一个价廉、简单、易行、有效的参考指标。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东关分院心内科就诊且严格按照《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
CrossFit训练是国内外非常流行的一种运动训练方式。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健美形体、力量训练等方面,本研究通过探讨CrossFit训练融入传统健美训练中对健美形体、力量及身体机
目的:客观评价电针对脑梗死患者睡眠及认知障碍的影响,基于PSG观察电针四神聪对患者睡眠结构的影响,分析睡眠结构改善与认知功能提高的相关性,为进一步电针四神聪的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