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根据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和综合研究,探讨慢性重型肝炎中医证型分布的规律,与实验室检查的关系,为更好发挥中医特色和优势、进一步提高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疗效提供客观数据。方法:对2003-2008年于北京地坛医院住院治疗的81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63例,女性18例。根据对以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总结慢性重型肝炎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并且按照中医证型对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主要观察分析以下指标:1.慢性重型肝炎各证型的病例数及在总病例的构成比。2.慢性重型肝炎各证型与相关西医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数据及资料分析利用SPSS15.0计算机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士标准差(X土s)进行统计描述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示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结果:1.在本研究所调查的81个病例中,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可以分为6个证型:分别为:热毒炽盛(23例,占病例总数的28.40%)、湿毒内盛(27例,占病例总数的33.33%)、肝脾血瘀(8例,占病例总数的9.88%)、肝肾阴虚(4例,占病例总数的4.94%)脾肾阳虚(10例,占病例总数的12.35%)、肝脾气虚(9例,占病例总数的11.11%)2.各证型实验室结果比较:ALT、AST显著升高,但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Tbil、Dbil显著升高,其中热毒炽盛型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Alb、CHE在各组均显著降低,但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PT显著延长,PTA显著降低,PLT降低,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BUN、CR在各组均在正常范围,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FP各组均升高,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讨论:本研究采取回顾性调查的研究方法,对所采集的病例资料进行计算机统计分析,得到以下信息:1.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病例中,根据中医辨证分型主要分为热毒炽盛、湿毒内盛、肝脾血瘀、肝肾阴虚、肝脾气虚、脾肾阳虚6个证型,这其中热毒炽盛和湿毒内盛所占的比例最大,提示这两种证型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患者中出现最高。2.重型肝炎各证型均可见到严重的肝损伤,但不同的证型其代谢能力和储备功能并非完全一致,热毒炽盛、脾肾阳虚证病情重、预后差、病死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