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佛教在传入中国之后,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互渗透融合,迄今已经历两千多年漫长而曲折的历史,逐步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与儒,道并称为“三教”,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禅宗是中国文化最为浓重的一个佛教宗派,但追溯其根源,则起源于古印度文化。禅宗伦理中国化的过程就是印度禅不断消弱其苦修的色彩,一方面保持它的核心精神,一方面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中吸取着中国传统儒家和道家等伦理思想文化来发展自己,并以本土化的方式表达出来的过程。禅宗伦理要从更广阔的文化和历史视角下结合佛教教义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环境来进行研究,才能够摆脱局限性,更好地把握中国禅宗伦理思想的脉络,更好地把握中国禅宗伦理的精神及其特点。在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禅宗伦理作为一种宗教意识极其淡化了的意识形态,它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宗教范畴,而渗透到哲学、文学、艺术、等众多领域以及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禅宗伦理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禅宗作为一种不断发展着的哲学思想,研究和发展其伦理思想对于促进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化解纷争、推进慈善事业、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构建和谐社会、可以提供有益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