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经阿奇霉素体外作用后超微结构的变化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19881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是性传播疾病的常见病原体之一,严格细胞内寄生,D~K血清型侵犯泌尿生殖道粘膜的柱状上皮,初期的下生殖道衣原体感染常表现为宫颈炎或尿道炎,若不及时用抗生素治疗,可发生上行感染,导致前列腺炎、附睾炎、盆腔炎、异位妊娠和不孕不育症。治疗感染的主要药物是抗菌药,但由于C.t细胞内寄生,药物须穿过细胞膜才能对C.t起作用,使C.t的清除比较困难,甚至形成持续感染状态,造成感染长期不愈。阿奇霉素作为一种蛋白合成抑制物,是治疗C.t感染的一线药物,对处于代谢活跃状态的始体,不论是胞内始体还是纯化后的无宿主的始体,阿奇霉素都可以迅速抑制其蛋白的合成。   为了了解阿奇霉素对胞内C.t作用后引起的C.t结构变化,我们通过对C.t标准株体外培养初期添加不同浓度的阿奇霉素和培养成熟后加入一定浓度的阿奇霉素,再观察宿主细胞和C.t超微结构的变化,以期从超微结构层面进一步阐明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初步探讨阿奇霉素诱导持续感染状态的超微结构形态。   材料与方法:   本实验采用细胞培养法对沙眼衣原体标准株(D/UW-3/Cx)进行体外培养,在C.t体外培养过程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阿奇霉素和培养成熟后加入一定浓度的阿奇霉素,再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宿主细胞和C.t超微结构的变化。   结果:   在接种时加入不同浓度的阿奇霉素培养48小时后,光镜下观察可见C.t包涵体较对照变小,数目减少,随阿奇霉素浓度的增加这种情况更加明显。透射电镜下可见包涵体内外囊泡增多,囊泡的大小形态各异;异常增大的始体,部分存在分裂异常;原体数目减少,体积增大,分裂异常,外膜皱褶增多;随着阿奇霉素的浓度的增加,可出现“破碎”的包涵体,异常增大的原体,始体坏死崩解。阿奇霉素浓度为0.333 mg/1时不能见到包涵体。   培养48小时后加入0.134mg/1阿奇霉素,初期可见包涵体内糖原颗粒增多;随作用时间的延长出现C.t的外膜增大,形成囊泡及囊泡脱落;出现囊泡外翻现象;始体变大,形态异常,原体减少。   结论:   1.通过电镜观察,阿奇霉素介导的杀C.t的机制包括引起C.t外膜起泡,随之这些囊泡外翻到包涵体外。   2.低浓度的阿奇霉素引起C.t超微结构形态变化可能是持续感染状态的特征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髌软骨T2 mapping与临床症状、关节软骨缺损及骨髓病变间的关系。  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2月本院61例符合1986年美国风湿学
目的:在6-羟基多巴胺(6-hydroxy dopamine,6-OHDA)帕金森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皮下和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 delivery,SSD)两种方式给予治疗药物,应用神经影像学手段,在体动
目的:脑卒中(stroke)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已成为全球人类面临的健康问题。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结构的到来,脑卒中的发病率在逐年攀升,且
目的 探讨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妊娠期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6例妊娠期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