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选题背景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流动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伴随着规模大和流速快的国际资本流动,世界范围内也爆发了几次金融危机,如1992 年的英国货币危机,1994 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1998 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1999 年的巴西金融危机,2001 年的阿根廷金融危机等。可见国际资本流动是一把“双刃剑”,有着正负两方面的效应: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蕴涵着巨大的风险,这就对一国的金融安全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这些负面的影响是通过怎样的机制产生的?更现实的是,大规模的国际资本流动会给我国带来怎样的负面影响?未雨绸缪,面对国际资本流动带来的各种风险,对国际资本流动与中国的金融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与逻辑架构本文从一般到特殊地论证国际资本流动对一国金融安全的作用机制,同时比较资本流动管理的国别经验。对金融安全的研究是采用迂回的方法,即先研究金融安全的对立面――金融不安全以及金融不安全的极端结果—金融危机,进而研究如何维护和保障金融安全。全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对国际资本流动的概念和分类进行介绍,并针对90 年代以来国际资本规模大、流速快的特点,分析国际资本流动的动因。
第二章对金融安全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金融安全与金融风险、金融危机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回顾了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安全的相关理论,随后介绍了金融安全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度量方法。
第三章首先从理论模型的角度论证国际资本流动会造成一国的宏观经济与金融的不稳定,随后根据第二章介绍的定性分析的思路分别从货币体系安全和金融市场安全两个方面阐述国际资本流动影响一国金融安全的机制,最后从极端的结果——金融危机的角度论述国际资本流动对金融安全的负面影响。
本文的四五章是解决问题部分。其中第四章承上启下,介绍了论述国际资本流动管理的措施的国际经验及其维护金融安全的有效性。
第五章将重点放至我国的金融安全相关问题。首先介绍我国的资本流动态势,并从对外依存度、外债规模及结构和资本外逃等方面分析资本流动给我国带来的风险。最后,结合前述的分析结果,提出本文的政策建议:1、加强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协调;2、对资本流动采取适当的调节和引导,提高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监测与管理水平。
三、主要观点和结论本文的主要观点如下:
1、金融安全的概念界定为:金融安全是指在金融全球化条件下,一国在其金融发展过程中具备抵御国内外各种威胁、侵袭的能力,确保金融体系、金融主权不受侵害,是金融体系保持正常运行与发展的一种态势,以及政府维护这种态势的能力。
金融危机是金融不安全状况积累后的爆发结果,是金融风险的结果。
2、从金融的实质即货币信用的融通的角度,金融安全可以分为货币体系安全和金融市场安全两个层次。
3、大量的国际资本流动必然会对一国的经济金融产生冲击,一个“好的”
体系与制度能够“化解”这种冲击,而经济扭曲的存在,则使得这种冲击被放大,从而导致整个经济的不稳定。本文引入的模型可以验证:在金融发展处于中等水平的国家,完全的金融自由化,即开放国内市场、允许国际资本自由流动,会导致金融不稳定,包括依靠资本流入的经济增长会因资本外逃而崩溃。
4、在规模狭小、流动性比较低的新兴金融市场,外国资本的大量流入和外国投资者的广泛参与,增加了市场的波动性。尤其是在一些机构投资者成为这类国家非居民投资的主体时,国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表现得更为显著。
外国资本的流入和外国投资者对新兴市场的大量参与,潜在地加强了资本流入国与国外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导致二者相关性的明显上升。
5、国际资本流动使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增大。国际资本流动渠道成为金融危机在国家间传导的最迅速、最重要的渠道。
6、通过C-P-R 模型的推导,得出结论:金融危机的程度进而货币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与资本管制的程度成反比。
7、我国存在国际资本流动带来的风险。首先,我国的对外依存度在逐年上升;其次,我国的外债余额不断增加并存在一定的结构性风险;同时,我国存在大量的资本外逃。
8、我国存在内外均衡的矛盾,“三元悖论”在我国成立。而2005 年7 月21 日的汇率改革,改变了汇率过于固定的状况,使人民币汇率更具灵活性,增强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9、针对我国存在的国际资本流动风险,我国应加强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协调,审慎地开放资本项目,并建立资本的跨境监测体系。
四、创新与不足本文将国家金融安全问题同国际资本流动问题相联系,阐述了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与作用机制。同时将金融安全从货币体系安全和金融市场安全两个层次进行阐述。
本文通过引入的模型验证了以下观点:在金融发展处于中等水平的国家,完全的金融自由化,即开放国内市场、允许国际资本自由流动,会导致金融不稳定,包括依靠资本流入的经济增长会因资本外逃而崩溃。同时,通过对C-P-R模型的推导,得出金融危机的程度进而货币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与资本管制的程度成反比的结论。
囿于篇幅、时间、及个人能力的限制,很多问题未能展开与深入,比如,本文仅从宏观政策层面进行了讨论,而未能从制度层面深入,希望能在将来的学习与工作中将之继续与完善。